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仲裁协议的独立性是什么意思(2)

  2、主合同不存在情况下仲裁条款的独立性

  在主合同可能不存在的情况下,仲裁条款是否还能够独立存在,是争议更大的一个问题。按照一般的推理,倘若主合同从来没有有效订立过,仲裁条款是否独立于其他合同条款而有效成立就成为重大疑问。因为从表面证据来看,一个从来就没有成立的合同应当包括其中的仲裁条款,从整体上说没有一个主合同,哪里来的其中的仲裁条款?

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仲裁协议的独立性是什么意思(2)

  但是主合同是否存在的问题也是只有通过审理才能弄清的。在有些情况下,合同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一方当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主张合同不存在,如果不对这种情况进行审理并查明后裁决,就使得无理的一方很容易地规避仲裁,有理的一方则丧失了通过仲裁维护利益的权利。

  针对前述分割说,不同意见认为,仲裁庭、仲裁员依仲裁条款受理案件的过程,在程序上并不是一个分割的过程。所谓分割必须先有确定的整体,然后才可能从整体中分割出部分。但是在主张合同不存在的场合,是否存在整体都成了疑问,分割就无法进行。据此认为,仲裁庭在受理主合同是否存在的争执时,并不是先看整体的主合同是否完整,然后从中分割出仲裁条款,再确立管辖权的分割过程;而是一个程序继起的过程,是先审查仲裁条款的效力,决定自己是否具有管辖权,再对主合同的整体存在与否作出分析、判断,依双方当事人体现在仲裁条款中的共同意志,对双方作出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整体行为。

  3、因欺诈签订的主合同无效情况下仲裁条款的独立性

  欺诈、欺诈诱导、胁迫他人签订合同的行为,违背签订合同必须意思表示真实的原则,违背合同制度的基础,因而我国《经济合同法》第七条规定“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所签订的合同”无效。这也是世界各国立法的通例。但是在有关这种合同的仲裁条款是否独立的问题上,却遇到较之前面几种情况更难以解释的矛盾:仲裁条款与主合同一样,都以合议作为订立的基础,主合同因有欺诈等行为,违背自愿原则,使得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代表真实意愿,这种不表示真实意愿的主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能表示真实意愿吗?

  在其他情况下,可以用主合同虽然无效,但仲裁条款代表着双方就争议事项提交仲裁为双方的真实意愿来解释它与主合同的区别及独立存在的基础,但在主合同系因欺诈所订的情况下,却不能保证仲裁条款代表双方的真实意愿。例如,欺诈方可能以签订仲裁条款为手段,引诱对方相信其有能力、有诚意完成某项行为,而签订主合同。

  还有,签订仲裁条款是否具有真实意愿是一件不易证明的事情,需从其他证据推知。欺诈行为是一种故意行为,欺诈方如果在签订仲裁条款时是以真实的意愿将可能因其欺诈行为出现的纠纷提交仲裁员去仲裁,从而决定其欺诈的责任,这种“诚实”的欺诈行为就不是欺诈了。而且从合意的角度看,欺诈方必须将这种“诚实”的欺诈心理告诉对方,使对方知晓,对方也心甘情愿地接受,才能构成真实的合意。但这样也不是欺诈了。可见,按照一般的合同、合意的理论,难以解释这种情况。

  但是在实践中,接受仲裁条款独立原则的国家对这种情况是允许仲裁的。例如美国以联邦法律的形式,规定仲裁员对于主合同无效与否作出裁决,包括对因欺诈诱导签订的合同无效进行裁决。我国《仲裁法》第十九规定的“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我国《仲裁法》没有将因欺诈而无效的合同的确认明确加以列举。对此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从《仲裁法》颁布前的司法实践看,我国对以欺诈为目的所订立的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是持否定主张的。

  我国是认可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的效力的。认可说认为应从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区别与联系入手分析这一问题。实体法上订立合同是约束双方的行为,进行的是民事活动;但是程序法上订立仲裁条款却是对民事活动可能引起的纠纷进行处理,并解释公正第三方管辖的行为。这个潜在的、未来的第三方并不是被欺骗、被欺诈的一方,相反,是有义务将这种欺诈行为予以确认,并裁决给予制裁的公断人。不管欺诈方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其签订仲裁条款的行为决定了必须在将来接受仲裁,这不以其欺诈的意愿为转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631171/180113479.html

更多阅读

数据独立性是指 职场要的是自我独立性

     办公室以呈现公共关系为主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个人际距离的说法,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四种,同事关系最好保持在社会距离的范畴。就算略微亲密一些,也是保持在社会距离与个人距离之间,但是偏向社会距离

如何实现央行的独立性 央行独立并没有过时

  过去3年的金融动荡已经让人们对一些正统经济学理论的确定性产生了怀疑。央行独立性就是其中之一。在2008年以前,人们认为,央行应该不受政治的影响,应该被赋予控制通胀的职权,任由它们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管理货币政策。很少有人怀

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 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思考

继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后,中国证监会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保护投资者权益,完善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于2001年8月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

声明:《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仲裁协议的独立性是什么意思(2)》为网友非誰莫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