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胆的功效
【性味】
味苦;辛;性寒。
《纲目》:味苦。
《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无毒。
《闽南民间草药》:苦,微寒,无毒。
【归经】
归肺;肝;肾经。
《泉州本草》:入肺、肝二经。
《闽东本草》:入肺、脾、肝三经。
【功效主治】
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主感冒;百日咏;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炎;黄疸;肾水肿;月经不调;白带;疮疖;湿疹;虫蛇咬伤。用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肾炎,疖肿,湿疹。
《生草药性备要》:散疮,凉血,消毒,去痰。理鼠咬、蛇伤,亦能止血。治肠风下血。
《纲目拾遗》:叶:可贴热毒疮。
《广州植物志》:治湿热。
《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消胀。
《南宁市药物志》:叶:敷热毒疮,乳痈,跌打。
《广西中药志》:清热解毒。治痧气热病,捣烂敷热疮,煎汤熏洗兼内服治眼睛上膜。
《闽东本草》:温脾利水,宽中下气。治水肿,腹胀,咳嗽,疳积,疝气。
1、止咳化痰
本品色白,入肺经,其味甘苦,性寒。能清在肺之热邪,补肺,润肺,并具化痰,止咳,止喘之功效。
2、凉血止血
白毛夏枯草味苦,性寒,具凉血止血之功效。可用于因风热,湿热侵犯人体,损伤脉络,而致的出血证。3、解毒消痈
本品味苦,能泻火,燥湿,解毒;性寒,可清热、凉血、止痛。故可用于因热邪或湿热之邪及虫毒之邪引起的各种病证。《福建中草药》:“清热泻火,消肿解毒。”
●苦地胆的作用
1、抗菌作用
应用地胆草注射液(水煎浓缩后酒精提取液,再加醋酸铅去掉沉淀制成)作体外抑菌试验(纸片法,每纸片含生药量约30m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倾注法,每15ml含生药18-24g时,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2、抗炎
煎剂10g/kg灌胃,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乙醇制剂5g/kg灌胃,对甲醛性关节炎亦有抑制作用。
3、抗肿瘤
地胆草内酯及地胆草新内酯在体内、外对KB细胞有细胞毒性活性,地胆草内酯对小鼠白血病P388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地胆草内酯、地胆草新内酯分别为50-100mg/kg,对大鼠瓦克肉瘤-256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体外对人鼻咽癌-KB细胞半效抑制浓度为0.28-2.0μg/ml;去氧地胆草内酯对大鼠瓦克瘤-256亦有显著抑制作用。
4、止咳作用
正常情况下各种提取物,如酸性酒精提取物、黄酮甙、总酸酚、结晶I(甾体化合物)及皂甙,给小鼠灌胃都有一定止咳作用,除去黄酮的总酸酚则无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黄酮甙止咳作用较好,2.5毫克/支腹腔注射的止咳作用与可待因0.4毫克/支相似。
5、祛痰作用
酸性酒精提取物、黄酮甙、总酸酚,总生物碱及结晶I给小鼠灌胃均有一定祛痰作用(酚红法),皂甙的祛痰作用不显著。
6、平喘作用
酸性酒精提取物,黄酮甙以及总生物碱给豚鼠腹腔注射时,均有一定乎喘作用(组织胺与乙醚胆碱混合液喷雾法),而以黄酮甙的作用最好,250毫克/千克时相当于氨茶碱125毫克/千克的效果。总酸酚,结晶Ⅰ和皂甙均无平喘作用。用豚鼠离体支气管肺灌流法证明白毛夏枯草的碱性乙醚提取物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急性炎症将地胆头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含生药6克,每日肌注2~3次,每次2~4毫升。共观察112例,其中肺炎29例,上呼吸道炎24例,淋巴腺炎18例,肠伤寒12例,肺气肿合并感染10例,急性肝炎9例,支气管炎8例,皮肤感染2例。结果治愈68例,好转(症状好转后合用抗菌素;或先用抗菌素无明显疗效而改用本药治愈者)38例,无效6例。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2、治疗口腔溃疹地胆头干品1两,水煎服,每日1剂。经治22例,18例治愈,平均治愈天数3天。观察3个月无复发。副作用:个别服后腹部不适。老年及小儿宜慎用。
注:更多内容请关注爱华食物知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