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传统习俗之迎财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民间“迎财神”的日子。在古代,人们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春节的传统习俗之迎财神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五显财神信在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广为流传,兄弟五人封号首字都是“显”,他们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文财神是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春节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

  武财神指的是关羽,财神爷对商家来说至关重要,因而对财神爷礼拜最勤。商家供奉的是红脸关公,关羽以“义”著称,商家取其“以义为利”,即以“义”达到赢“利”的目的。

  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诗词中为我们展示在古代,迎财神的风俗的盛行,不仅仅是人们对财神的崇拜之情,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按照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就关张了,而到了正月初五这天,家家又都重新开张了。闻鸡鸣即起,放鞭炮,在招幌上挂红布,共喝财神酒。祭品中必须有一条大鲤鱼,鲤为利的谐音,故称该鱼为“元宝鱼”。初五早上必有叫卖元宝鱼的,各店铺争购,用线穿鱼脊并挂在房梁上,鱼头朝内,身上贴红纸元宝,寓意可以“招财进宝”。 伴随此时进行接财神的活动,寓意着新年财运亨通,福星高照。

  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正月初五是南方人迎财神的日子,因此,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

  摆放文财神和武财神的方法及方向各不相同,满脸祥和的文财神,不论是财锦星君或者是福禄寿三星都应向着自己的屋内,而不能向着屋外,否则,便会向屋外送财。至于威风凛凛的武财神,是应该面向屋外的,或者是面向大门,这样一方面即可招财入屋,同时,又可镇守门户,不让外邪入侵。

  初五“迎财神”只是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习俗,反映了人们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754471/494009528.html

更多阅读

不良的传统遗存之四:忽视个体利益的集体主义

 因为关注文化差异,常常讨论起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是一种集体主义文化,但是中国人的合作意识差?为什么西方是一种个体主义文化,但是他们的合作精神却比我们强?”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我们的集体主义是一种过程的集体主义,而

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有什么

  白露节气是一年气温下降的开始,那么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有什么呢?小编从各个不同的地区开始扒起。  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有什么:太湖地区:祭禹王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

立秋的传统习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

春节拜年的传统习俗和礼仪资料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现在看以下内容来详细了解下春节拜年的礼仪,看看拜年有哪些讲究。

春节的传统习俗之爆竹

   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由此可见,春节放爆竹这一风俗由来已久。  据《通俗篇俳优》记载:“古时爆竹,皆

声明:《春节的传统习俗之迎财神》为网友南征北战一个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