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之际,我们在想什么?

  “我感觉自己飞在天花板上,身体很轻,非常轻,飘飘荡荡的,很舒服。床上则有一个我的躯体躺在那里,我能清楚地感觉到他的脉搏和呼吸同我一样,但他更像一个空壳。”

  生命后的生命

  这是一位精神病学家对于一项研究的亲历体验描述,这项研究名叫“濒死体验”。在一本名为《生命后的生命》的书中,对濒死体验做过这样的说明:“濒死体验是人在弥留之际因为恐惧死亡而产生的一种现代科学尚未发掘的奇特现象。”

  这个现象给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多门学科留下了诸多疑问。比如,意识是什么?记忆又是什么?将要死亡前的感觉究竟是幻觉还是现实?如果是现实,那它说明了什么?

  抢救室里,一位老太太眼看快要不行了,心电图曲线起伏越来越小,心跳越来越微弱,医生没有放弃,依旧在全力抢救她的生命。突然,一切都平静下来,银光屏上显示出残酷的直线,老太太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医生的抢救动作却没有随之停止,他们不懈地坚持了三分钟。突然,奇迹发生了,老太太的心脏重新跳动了起来。

  第二天,老太太从病床上醒过来,表情平静地向医生们描述了在短暂的“死亡之旅”中感受到的东西,“我穿过了一片令人快乐的黑暗,看见了灿烂的阳光,我感到无比快乐。”长时间以来,医生们总是能听到关于这种奇特经历的描述。最终,这些描述引起了心理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的关注。据一项调查发现,近800万美国人称自己经历过“地狱之行”。

  五个阶段

  心理学家将临床判断死亡后,又经过抢救而活过来的人的叙述进行归纳,总结出了濒死体验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感到安详和轻松。声称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当中有近60%的人经历过这个阶段,他们觉得自己在随风飘荡,身轻如燕。一直飘到一片黑暗中,但不会因此而感到恐惧,有的只是安详和平静。

  第二阶段是感到意识溢出体外。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当中约35%的人经历过这个阶段,他们觉得自己的意识飘离了身体而飞到天花板上,或者自己的身体也脱离了出来,只剩下躺着的躯壳,真正的他们正飘在半空中冷眼旁观,看医生在为自己忙碌,或看亲人在为自己哭泣。

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之际,我们在想什么?

  第三阶段是通过黑洞。奇怪的是,但凡到达了这个阶段的人,遇到的几乎都是黑洞,他们说感觉自己被一股强大的吸力吸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口,然后被卷进黑洞,在里面被拉扯、被牵引、被挤压,并迅速地向前冲去。洞里有轰轰的噪声,却不会让他们感觉暴躁,心情反而更加平静。

  第四阶段是看到与亲朋好友团聚。飞到黑洞的尽头,隐约能看到光线。慢慢地接近,内心便感受到了温情,自己的爱人、亲朋好友都在洞口等着自己,他们看上去既虚幻又真实,形象高大。这个时候,自己的一生像快播电影一样从眼前一幕幕掠过。

  第五个阶段是与宇宙达到天人合一。只有近10%的人表示到达了这个阶段。最终,他们与洞口的光融为一体,刹那间,他们觉得人生如此完美,自己甚至已经掌握了宇宙的奥秘。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后发现,那些自杀未遂的人所感受到的濒死体验只是到达了第一个阶段,并且局限在这里。而心理学家们则发现,凡是经历了第一阶段至第四阶段的人,他们往往已经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而那些少数经过第五阶段体验的人,在体力、智能和精神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醒过来以后,他变了,从前的他暴躁且苛刻,然而面前这个眼神如婴儿般纯净的人,没有半点苛刻的样子。他变得温柔、平静、大度、单纯。”心理学理论证实,当人在濒临死亡的时候,其实没有任何的恐惧感,他们的感受是平静而愉快的,仿佛到了一个特殊的时空,有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追溯自己的一生。所以,死亡本身并不恐惧,恐惧的是对死亡的恐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808671/985653865.html

更多阅读

新德国电影的四大导演 电影叙事结构是什么

1962年,在奥伯豪森电影节。26位热爱电影的年轻人满怀激情的向世界发布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奥伯豪森电影宣言》:“我们拒绝一切固有的态度和做法,惟有如此,新电影才有机会诞生……旧电影已死亡,我们只相信新的。”这就是影响的电影史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论述资料集 如果乔布斯生在中国

盘点乔布斯的忠告: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乔布斯的忠告“创新,就是对一千条创新说‘不’。你必须精挑细选,要拒绝数以百计的其他好创意。实际上,让我感到自豪的不但有那些我们做到的事情,还有那些我们选择不去做的事情。”“没有人愿意

日本微型小说巨匠——星新一 日本微型小说

星新一个人简介星新一(1926-1997),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作品最大特点是构思巧妙。在公司濒临破产之际,星新一那种暗淡忧郁的心情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虽然星新一并非彻底的悲观消极的厌世主义者,但坎坷多,并且艰难的经历却使

面对死亡,我们只能庆幸自己还活着 活着有庆死亡赏析

在少年时代,母亲带我回乡看望婆婆。婆婆不是我们的亲人,而是我小时候的保姆。当年母亲生下我,没有父亲在身边,她就请了婆婆来照看我。几年下来,我们两家的关系也胜似亲人。婆婆年纪已经很大了,满脸皱纹,手上都是斑,连闻起来都是衰老的。

十岁美国男孩的安乐死 美国可以安乐死吗

这一组很震撼的图片,讲的是美国一位十岁男孩生命最后的时光的拍摄的一组镜头。。。。我们不能拒绝死亡,我们只能珍惜眼前的亲人!2007年普利策奖获奖名单中,加州《萨克拉曼多蜜蜂报》的记者雷内-拜尔拍摄的一组一位单身母亲与被病魔击溃

声明:《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之际,我们在想什么?》为网友涐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