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沙县小吃的秘密有什么?沙县小吃深受全国人们的喜爱,大家一定会好奇为什么一种小吃能够有这么大的魅力。沙县小吃实际上属源远流长的汉族饮食文化传统的一个分支,沙县的不少小吃,还保留着古老的汉族传统意识文化的特点,有的小吃的制作方法甚至保留着原始的特点,堪称古代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
近年来在沙县隆重推出的“沙县板鸭”,便是极其古老的汉族传统食品。“沙县板鸭”的地道叫法是“沙县腊鸭”。腊制肉类食品,统称腊肉,在中国由来已久。腊肉的本义就是在腊月制作的干肉。早在周朝,朝廷就设有“腊人”这一职务。其职责是掌理加工干肉的事务,干肉的制作过程是:把桂(香料)和姜切碎撒在肉上,用盐腌渍,最后晒干或烤干(见《周礼.官冢宰第一》、《礼记.内则第十二》)。沙县腊鸭的传统做法,同以上所述大致相同,只是在配料上略有增减,烘烤的方法也更讲究。
沙县拌面
沙县的“酒酿”、“新沉红”、“冬酒”,也可在《周礼》中找到出处。《周礼》将酒分为“五齐三酒”,“五齐”指的是未经过滤的五种薄酒,其中的“醴齐”......一宿而熟、其味稍甜,分明就是沙县人所称的“酒酿”。“三酒”为三种过滤去糟的酒。临事而造的酒称为事酒,沙县城关、夏茂当年酿制当年饮用的酒可称为事酒;冬酿夏熟的酒称为昔酒,酿造时间长于昔酒的称为清酒。沙县民间尚有称家酿酒为昔酒的。《沙县志.物产》记载:夏茂酿造的酒有“长水、短水”之分。长水酿造时间较长,短水即酿造时间较短,同《周礼》中记载的“昔酒”、“清酒”一样。
以味道鲜美而遐迩闻名的沙县面食和豆腐,也非沙县所独有,都可以在汉民族食谱中找到出处。沙县豆腐“点浆”不用石膏或盐卤,而用隔夜的老浆水,所以沙县的豆腐又白又嫩,这并非沙县所独创,豆腐的发明地安徽淮南八公山,正是用老浆水点豆腐的。
中原汉族的饮食文化传播到沙县,自然同中原人口的南迁有关。根据族谱调查,沙县境内各姓居民,无一不是中原各省汉族的后裔。分布极广的各地汉人迁居沙县,是沙县成为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汇集地,这是沙县成为“小吃城”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吃特色
特点一
是经济实惠。沙县小吃的单价一般在两元以上。花两三元钱,一个人可以吃夏日炎炎,一碗青草冻下肚,清暑去火功效,赛过冰淇淋;寒冬腊月,花上几角钱,几块豆干,一碟辣椒豆豉油,足够使你浑身发热,额头冒汗。
特点二
是新鲜可口。经营沙县小吃的经营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历史传统,每天制作的小吃数量不多,一般都是当天制作,当天售完。从原料采购与食品保存的角度看,这种传统有效地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另一方面,据行家介绍,小吃的原料存放超过半天,味道也会走样。因此,有经验的小吃经营者为了维护小吃的声誉,宁可缩短营业时间,减少营业额。这就保证了沙县小吃的新鲜可口。从制作方法上看,沙县小吃绝大部分是现做现买,调味可随食用者的习惯增减,这也是沙县小吃新鲜可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点三
是绿色健康。从饮食科学的角度看,沙县小吃又是合乎科学的健康食品。沙县小吃基本上是低脂肪、低热量的清淡食品。沙县小吃最主要的原料之一是黄豆、大豆,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在各种食品中是名列前茅的。沙县风味小吃的许多原料、佐料都有丰富的营养。有的可以以食为药,有去病保健的作用。为了发扬沙县风味小吃医疗保健的传统,有人还开设了药膳炖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
享用沙县小吃还是一种乡情浓郁、情趣十足的精神享受。沙县小吃遍布街头巷尾,同广大居民有着天然的感情联系。街头小吃是沙县的一大街景,其中买豆干的尤具特色。五六个人围着街边的一张小方桌,用筷子夹着豆干,蘸着调料,送进口中。小吃摊又是一处天然的社交场所,一边享用小吃,一边听食客们闲聊,真可以叫人长见识。严格地说,没有这些情调,没有这种氛围。就体现不出真正的沙县小吃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