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有什么影响?
黄疸是血胆红素排出到体表时形成的。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主要来源于红细胞中血红素(也就是血色素)的降解。新生儿红细胞数量多、寿命短,其破坏后产生的胆红素量为成人的2倍。而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及排泄清除能力均不成熟,其摄取能力要到生后5天才达到成人水平,而转化能力要6-14周才达成人水平。
因此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生后第1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且多在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其峰值一般足月儿不超过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15mg/dl;黄疸消退,足月儿要到2周,早产儿在3~4周,少数新生儿要到6周。
爱华育儿知识配图
那么,什么是病理性黄疸呢?
病理性黄疸一般指以下几种情况
1.血中胆红素值足月儿超过12.9mg或早产儿超过15mg/dl;
2.生后24小时之内出现的黄疸;
3.每天上升幅度>5mg/dl,或每小时>0.5mg/dl;
4.结合胆红素>1.5~2mg/dl;
5.黄疸持续不退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都由哪些疾病引起呢?
最常见的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又称母乳喂养性黄疸,是由于母乳摄入不足,肠道吸收胆红素吸收增加,排出减少。因此,早期开奶和增加哺乳次数可促进肠道动力、减少胆红素吸收,有助于预防母乳喂养性黄疸的发生。
而晚发型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在第一周后期,至2周左右,高峰可达20~25mg/dl,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历时1~3月才逐渐消退;若停母乳,24~72h可明显下降,恢复母乳后可略有回升,但幅度<2.5mg/dl。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原因目前认为是母乳中各种酶的活性较高,使新生儿肠道吸收胆红素增加,造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其它常见原因有:新生儿溶血、G6PD缺陷、颅内出血、头颅血肿、红细胞增多症、感染、低血糖,以及家族性或遗传性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等。这些疾病引起的黄疸,包括母乳性黄疸均为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其次,感染、果糖不耐症、胆道畸形等也可造成“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等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
病理性黄疸对宝宝有哪些影响呢?
通常情况下,生理性黄疸对新生儿没有不良影响。但未结合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毒性,其胆红素与脑细胞膜磷脂结合,引起脑细胞损伤和造成永久性后遗症。且其毒性主要与组织中的胆红素量有关。
不同日龄新生儿血胆红素水平不同,其高峰值在生后24h、36h、48h、72h分别为8、10、12、16mg/dl,第5天为17~18mg/dl。当新生儿的血胆红素超过上述水平,或血胆红素增长速率超过0.5mg/dl每小时,或5mg/dl时,应警惕高胆红素血症及可能引起的脑损伤。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较为复杂,大多数专家认为,新生儿不论日龄,血胆红素超过12或12.9应考虑高胆红素血症,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黄疸不退是否影响疫苗接种呢?
按照规范的免疫接种程序,宝宝生后满一个月,可以考虑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乙肝疫苗对人体是一种外来刺激,个别情况下会引起黄疸加重。因此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专家认为,宝宝接种乙肝疫苗最好还是等宝宝血胆红素降至5~8mg/dl以下方可接种。
那么新生儿黄疸如何治疗呢?
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针对原发病(感染、乳儿肝炎等)进行治疗即可。
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药物治疗通常可用茵栀黄、妈咪爱等。
光疗是最常应用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关于新生儿高疸的光疗指征一般认为:生后24h、48h、72h、>72h等不同日龄需要考虑光疗的黄疸值分别为>6、9、12、15mg/dl,而相应日龄的黄疸值>9、12、15、17mg/dl是需要积极光疗的。光疗失败时可采用换血治疗,还可采用白蛋白等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常见现象,血胆红素不超过一定值(大多数情况为12.9mg/dl)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医学治疗的。可通过加强喂养及护理,多晒太阳,抚触、游泳等活动促进黄疸消退,无需用药。如果宝宝出现黄疸持续不退,且反复加重等情况,可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cease,pause,stop,halt,quit的区别好词好句大全职业生涯规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