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杭州名菜,用猪肉炖制而成。东坡肉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很受欢迎。其实,东坡肉由来已久。其来源还有几个不同的传说。
爱华阅读配图
关于东坡肉的典故
宋朝苏东坡(1036-1101年),四川省眉山人,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词与辛弃疾并为双绝;书法与绘画也都独步一时。就是在烹调艺术上,他也有一手。东坡肉在徐州又称东坡回赠肉,相传,东坡回赠肉为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时所创。公元1077年的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轼知徐州。在刚上任不到四个月的苏东坡,当年正碰上黄河决口,身为徐州父母官的苏轼,毫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率领全城百姓,投向了抗洪治水,最终于战胜了洪水,城里百姓为了感谢这位与民朝夕相处、甘苦与共的“父母官”,纷纷杀猪宰牛,担酒牵羊,打锣敲鼓地送到知州衙门,赠给东坡先生,以表心意。而“廉洁”的苏东坡并不拒绝,一一如数收下,并亲指点厨师把这些送来的猪、牛、羊肉,分别改刀烹制成熟,回赠给参加抗洪的黎民百姓,故后人称之为“东坡回赠肉”。当他触犯皇帝被贬到黄州时,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他曾作诗介绍他的烹调经验是:“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不过,烧制出被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坡肉”,据传那还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众口赞扬,趣闻传开,当时向苏东坡求师就教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后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相沿成俗,用来表示对他的怀念之情。现在成为杭州一道传统名菜。楼外楼菜馆效法他的方法烹制这个菜,供应于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遂流传至今。
相关传说
相传系苏东坡被贬於杭州时,在贫困的生活中,仿制前人的做法改良,将烧猪肉加酒做成红烧肉小火慢煨而成。此菜在黄州发起,后传至南宋首府杭州,发扬光大,遂成杭州名菜。
在赣北的永修(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一带,每逢酒席宴会,首先是两大碗和菜,象征和睦相处。随后上桌的就是两大碗用稻草扎着的大块猪肉。丰盛的酒宴上摆着这样的两碗猪肉,倒显得别有风味, 拿起剪刀,剪断稻草,再仔细地品尝品尝,肉色清清爽爽,入口香酥绵糯。肉香味中还夹杂着一股稻草的清香味,沁人肺腑,确实是余味无穷。这种肉就叫“东坡肉”。为什么这道菜称为“东坡肉”呢?有这样一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