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 古代汉语语法(四)

古代汉语语法 古代汉语语法(四)

  第四讲  词的分类及其划分标准

汉语的词,能否分类呢?高明凯就认为,汉语的词没有形态的变化,所以并没有真正的词类的分别,它不过是担任了各类词的语法功能罢了。
如今对于汉语词类的划分,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主要依据语法功能来划分词类;二是强调其词汇意义。

一、词类划分的标准
我们知道,我国的第一部专门讨论汉语语法的书是《马氏文通》。我们现在看一下,《马氏文通》对于词类的划分依据。
“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此处“字”即指“词”。)
由此可见,是依据词有无具体意义来划分虚实的。
“义不同而其类亦别焉,故字类者,亦类其义焉。”
由此可见,在词有意义(即指实词)的情况下,再作分类,还是根据词的意义。
“字无定义,故无定类。而欲知其类,当先知上下文义之何如耳。”
由此又可见出,词没有确定的意义,就没有确定的分类。也就是说,一个词意义的确定,是必须要将其放在句子当中来看的。即词义的得来,必须要根据它在句子当中的位置。那么,既然要根据词义来划分词类,那么词类的划分,也必根据词在句子当中的位置情况了。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氏文通》认为,划分词类是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的。
例: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惟止能止众。(《庄子•德充符》)
止水之止静字(所谓静字,即形容词),言水不流之形也。惟止与众止两止字,泛论一切不动之物,名也。能止之止,有使然之意,动字也。是一止而兼三类也。(《马氏文通》)
陈承泽不同意马氏的观点,在其《国文法草创》中说到:以余观之,马氏所举之三类,皆属“止”字活用。“止”之字类,应为自动字(自动字,也称内动字,即不及物动词;与其相对的是他动字,也叫外动字,即及物动词),“绌然而止”之止字也。
还有学者以为,划分主要词类,要严格依据语法功能。首先,虚实的划分,要看这个词能否在句中充当句子成份;然后,在实词中再分类的话,以能否受数量词的修饰来判断名词,以能否受程度副词的修饰来判断形容词,以能否带宾语来判断动词。
有一些词的区分,也有难度。如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的划分。时间名词可充当全句的状语,可将其放到主语之前。(如现在,将来,昨天等)时间副词则不行。又如形容词和状态副词的区别。例:兵不空出。(《汉书•匈奴传》白白地  此理驰然,熟视之可论。熟,认真地(《梦溪笔谈•神奇》) 若为形容词,作状语的意思,亦可作谓语。  凡虑事欲孰。(《荀子。义卖》)
*若要在某一类词中划分细类,必须要依照其意义。如副词,又可细分为时间、范围、程度等。依意义划分。
那么我们应采取什么标准呢?结合语法功能和词义,以语法功能为主,兼顾词义。
词类,实是词的语法分类,词性便是词的语法性质。www.aIhUaU.com/
词义对于词类的划分,自然也有用。一般情况下,词义与词性是统一的,词性变了,词义也必有变化。就如好些词典对词语的解释,就可以看出其词性。然而,不能主要依靠词义划分词类。因为:1、人们对一个词不同义项的概括的依据,实际上还是其语法功能,还是由其在句中位置概括出来的,尤其是一些兼词类;2、有一些词,尽管其词性发生了变化,意义却不会改变。如: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建设:创建新事物,增加新设施。我们看其意义,是动词。然而我们知其还能作名词。它作名词,我们该如何解释呢?

二、词的分类
根据其意义和语法功能,可一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
古代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和兼词。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里,一般还都收着代词,特别是指事代词。这实际上算是理论与实际运用的矛盾做法吧?!
*老师认为,虽然代词可以指代具体的东西,但是其本身的意义,原是很“虚”的。另外,它们的句法功能也是较多的。


第一节  名词

1.1  名词的分类
名词主要是表示人、事物、时间或者地点名称。

*特别注意名词充当谓语的情况。
1、主要用于判断句中。
①制,岩邑也。(《左传•隐公元年》)
②子诚仁人也!(《公羊传• 宣公六年》)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有些用在解释说明的句子中。
①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韩非子•五蠹》)
②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
3、名词作状语。(思考:名词作状语,是词类活用么?)
(1)时间方位名词作状语。
①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柳宗元《封建论》)
②二十九年,始皇东游。(《史记•秦始皇本纪》)
③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史记•淮阴侯列传》)
(2)日、月、岁等作状语时,与它们通常所表示的意思不同。
①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道。”(《孟子•滕文公下》)
日:日日,每天。
②乡邻之生日蹙。(柳宗元《捕蛇者说》)
日: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③日君以骊姬为夫人。(《国语•晋语》)
日:往日,表示过去的时间。一般放于全句之前。
*时间名词“时”作状语,用法、含义也较特殊。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时,按时。
②谨食之,时而献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时,到时候。
③时公兵不满万。
“时”在此相当于一个介词结构,须看上下文文意。
(3)人和事物名词作状语。
a、表示方式、状态。
① 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稍,渐渐。
②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要是豕没有出现,我们恐怕就会认为“人”是主语。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文意区分。
b、表示对人的态度。
①虏使其民。(《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②高后儿子蓄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c、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和遵循的准则。
①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③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金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982371/386214525.html

更多阅读

《古代汉语》王力 中华书局 1997 03 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绪论中国的文化是悠久的,我们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必须批判地予以继承。要继承文化遗产,就要读古书,读古书就要具有阅读古书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古代汉语。时代越远,语言与现代的距离也就越大;正是由於中国文化是悠久的,所以古代汉语

高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划分句子成分

高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划分句子成分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掌握句子的含义; 2、能够掌握各句子的各个构成成分;3、能够学会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教学重难点:能够学会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教

最全古代汉语笔记一 古代汉语郭锡良笔记

原文地址:北京大学文学院最全古代汉语笔记(一)作者:外语国学社古代汉语想学古代汉语下面这些理论必须掌握,这是基础;而关键是在阅读上(文选),即用这些知识解决阅读障碍,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讲解。可说说,这些知识占考试40%,用这些知识运用到

汉语语法阅读文献 汉语语法基础

专著部分﹡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吕叔湘(1942)《中国文法要略》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徐列炯:《生成语法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声明:《古代汉语语法 古代汉语语法(四)》为网友单色黎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