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奇邵逸夫 邵逸夫的传奇人生

   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镇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香港、上海商会成员,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多年来,邵逸夫捐助数以百亿计款项,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

百年传奇邵逸夫 邵逸夫的传奇人生

  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1977年获英女王册封为爵士。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2003年创立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进行奖励,2011年退休。

  2014年1月7日早上8时,邵逸夫被发现昏迷在西贡嘉澍路清水湾大厦住所内,救护车到场将昏迷的邵逸夫送院抢救,最终抢救无效,享年107岁。

爱华阅读配图

  邵逸夫是华人世界里面难以超越的传奇人物,无论是出片超过1000部的邵氏兄弟公司,还是在香港历次收视大战中屹立不倒的TVB,乃至有东方诺贝尔美誉的“邵逸夫奖”、内地大小学校随处可见的“逸夫楼”以及在1990年发现、被命名为“邵逸夫星”的行星……

  如果用TVB最为人所熟知的手法拍摄邵逸夫一生,开篇会用的片段,是他与兄长扛着电影机和影片,跑遍南洋的农场放露天电影,终于打开南洋的电影市场;还是在美国西海岸的汪洋中,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坚持一天才等来救援船只的邵逸夫最终买回了有声电影的“讲话机器”,拍出了第一部华语有声电影《白金龙》;抑或,是邵逸夫、三哥邵仁枚对二哥“杯酒释兵权”,兄弟同心变反目,反而落得后人一句“子女缘薄,亲戚情淡”的评价?

  昨日清晨,在香港家中安详离世的邵逸夫,享年107岁。他一生制作了上千部电影与电视剧,但他的故事,远比其中的任何一部来得更为精彩。

  华人影坛大亨的起点:片场跑腿

  1907年,邵逸夫在上海出生,祖籍浙江宁波,取名邵仁楞,在八兄妹中排名第六,人称“老六”,这也是如今所有人均尊称他一声“六叔”的来由。其父亲邵宇轩是一名颜料商人。他在1920年便买下上海“小舞台”剧场,并让当律师的长子接手,改名为“笑舞台”经营电影片的进出口生意。

  后来邵氏家道中落,家业仅剩下“笑舞台”与一栋房子,邵家四兄弟,包括大哥邵人杰、二哥邵仁棣、三哥邵仁枚及邵逸夫,破釜沉舟,卖掉房子,投身电影圈。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业公司”,兄弟四人分工合作,大哥制片兼导演,二哥做编剧,老三主管发行。

  才刚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仅在片场中觅得一个跑腿职位。两年时间内,他几乎轮遍了天一公司所有的部门职位,从摄影、编剧到导演,邵逸夫对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都非常熟悉。

  在上海滩被围剿的天一公司,后来决定扩大公司的销路,到南洋发展。跟随三哥邵仁枚到新加坡创业的邵逸夫,在初期吃了不少苦头,两兄弟亲力亲为,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搞流动放映。

  这种“走基层”式的踩点,令兄弟俩最终站稳了脚跟,1930年,挂牌成立“邵氏兄弟公司”,买下专门上映天一公司新电影的戏院。

  有声电影的开山鼻祖

  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萧条,令不少电影院不得不关门大吉。1931年,邵逸夫乘船前往美国购买有声电影的器材。到美国西海岸时轮船触礁沉没,邵逸夫也落入水中,却因为死死抱住一小块木舢板,在海上漂了一天之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1932年,邵逸夫高价请来粤剧名伶薛觉生任主演,自任制片和导演,拍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轰动一方,成为20世纪30年代最卖座的粤语片,仅在广州的票房收入就是拍摄成本的60倍,更创下票房过百万元的奇迹。

  这时,邵氏兄弟的事业也达到了第一个顶峰,他们在东南亚一带拥有了139家电影院和9家娱乐场,声名显赫。

  但打击随之而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将邵氏兄弟此前苦心经营了20多年的产业摧毁,1942年2月,日军占领新加坡,邵氏所有戏院充公。

  重返香港开启邵逸夫时代

  战后,邵氏在新加坡最大的对手,国泰在香港所创办的“电懋”也在香港拍出了不少叫好叫座的佳作,令邵氏焦头烂额。但负责在香港制片的二哥邵仁棣却并无效果明显的办法。

  据说,面对香港市场的困境,三哥邵仁枚及邵逸夫“杯酒释兵权”,两人出钱为二哥办一场“六十大寿”,夺下二哥在香港的制片权。

  1957年秋,年已50的邵逸夫,离开打拼了30年的南洋,只身到港。半年后,“邵氏父子公司”更名为“邵氏兄弟公司”,邵逸夫出任总裁。

  他的时代来临了。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邵逸夫的第一个大手笔,便是决定建一座电影城——— 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邵氏影城全盛时期,员工超过1300人,被外国传媒誉为“东方的好莱坞”。

  除了场地,人亦是关键。邵逸夫重金挖来当时的头牌女星林黛,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担任导演,再亲自挑选剧本,拍摄《貂蝉》。1957年,这部一掷百万的黄梅调港片,最后红遍香江,创下当时最好的票房成绩,也使李翰祥一举成名。

  随后由邵氏搬上银幕的《杨贵妃》、《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电影,再将邵氏带上一轮巅峰,在港、台甚至东南亚都掀起一股中国片狂潮。

  邵逸夫这时意识到,一定要不断培养新人。他在1959年参与筹办香港小姐,为冠亚季军提供试镜机会;1964年,邵逸夫开办南国电影训练班,培养了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095471/124607352.html

更多阅读

了解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了解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十一)一、什么是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就是运用暗示手段激发个人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理论和方法。其创始人为保加利亚心理治疗医生及教育家的洛扎诺夫。虽说,暗示教学法是针对学

声明:《百年传奇邵逸夫 邵逸夫的传奇人生》为网友孤酒怪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