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成语束装盗金的故事

  【出处】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汉书·直不疑传》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成语束装盗金的故事

  【解释】指无端见疑。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故事】汉朝时期,郎官隽不疑侍奉汉文帝,他的同事请假回家,误把同宿舍的另一个的金钱带回家了。那个同事认为是隽不疑拿了。隽不疑知道不能分辩就拿自己的金子给丢金的人。后来误拿金子的人回来了,把金子还给丢金人,丢金人十分惭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113871/688107309.html

更多阅读

同人文 掩耳盗铃兰迪x罗伊德,微H,短篇完结 掩耳盗铃的故事

提示:克州解放战争背景,因此不可避免地含有碧轨剧透。CP为兰迪x罗伊德,腐向,请慎入。个别时候,兰迪会无端地失眠。这种事情偶尔才会发生一两次,所以也算不上什么困扰。与其在辗转难眠的烦躁时光中备受煎熬,不如趁机去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掩耳盗铃》续写 掩耳盗铃的故事

《掩耳盗铃》续写话说盗铃人手碰铃铛,被人发觉了。正在打盹儿的狗听到铃声,嗖地跳起来,对着院门不停吠叫,把正在熟睡的主人吵醒了。主人打开屋门,朝狗打了一下,吼道:“你这只破狗,光吃我的粮食不说,半夜三更还吵醒我,岂有此理!”狗不但不理会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成语解析,掩耳盗铃-词语原文

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本义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的典故,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

【掩耳盗铃的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铃的典故释义】掩: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掩耳盗铃的历史典故】从前,有一个人很

声明:《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成语束装盗金的故事》为网友凉介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