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婴儿熟睡时,往婴儿的鼻子上抹上胭脂,婴儿醒来后,让他照镜子,结果发现:有些15个月大的婴儿会看着镜子,摸自己抹了胭脂的鼻子;但大部分婴儿要在21个月以后才出现这种行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镜像自我”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一直进行着。库利将之形象地比喻为:将他人看做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可以照出我们自己的样子,而我们从镜子中看到的那个样子就构成了我们的自我。
从3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从生理层面进入社会层面,他们开始从外貌、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认识和评价自己。这个过程中,怎样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要一致
情景一:晚饭后,爸爸兴致勃勃地教小天下围棋,小天老是听不懂爸爸的讲解,爸爸急了,训斥他:“你怎么这么笨呀!”小天抬起头来,一脸困惑:“爸爸,昨天你还夸我聪明,今天又骂我笨,我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啊?”
学龄前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萌芽阶段,最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家长很自然地成为“第一面镜子”,映照出孩子的很多个第一次。作为重要的“第一面镜子”,家长不仅要注意积极正面评价孩子,还要注意评价的一致性。如果家长的评价前后差异很大、或者家长之间对孩子的评价分歧很大,孩子便很难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在众多自相矛盾的“镜像”面前,孩子会茫然,不知道真实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镜子——教会孩子学着正视自己
情景二:丁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老师夸他最能干,手工做得又快又好。一天吃过晚饭后,妈妈说:“手工做得好,收拾碗筷可不一定能做好。”丁丁一听急了,非要收拾,笨手笨脚地弄了半天后,妈妈问他:“你觉得你做得好吗?”丁丁摇了摇头。妈妈又说:“所以,你还有很多不懂不会的,需要学习。”丁丁认真地点了点头。aIhUaU.com/zl/转载请保留
有时候,孩子的不足就像“鼻子上的红点”一样,别人看得很清楚,孩子自己不知道。家长要在合适的时候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帮他及时地擦掉它。孩子能够逐渐正视自己,就会拥有积极的成长动力。因为他已经成为了自己的镜子,他知道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带孩子去玩哈哈镜——教会孩子认清自己
情景三:可可上小学后,爸爸妈妈发现她变了,不管她干什么事情,如果不及时表扬她,或者表扬得不到位,她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原来,学校搞所谓的“成功教育”,老师害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时候会夸大其词地表扬学生。
情景四:球球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幼儿园总是沉默寡言,回到家里也很少说话。原来,因为他说话比较慢,有时还结巴,而且长得胖乎乎的,小朋友常常笑话他,说他是“笨球”。球球觉得自己又笨又难看,所以非常自卑。
周围人对孩子言过其实的表扬或过分的指责,就仿佛照“哈哈镜”,会使孩子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自我意识。带孩子去玩哈哈镜,观察镜中自己各种变形扭曲的形象,借机向孩子解释,别人对他的评价,有时就像哈哈镜一样,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平时,要鼓励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多跟小朋友玩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也会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让不同角度的镜子见证孩子的成长,这将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爱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