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
夏日的繁华与喧闹终于“演尽”,天空高远清淡,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
说起秋天,记得读到欧阳修的《秋声赋》,只觉得戚戚切切,哀哀婉娩,一片悲凉凄然之意。那时我还很小,读了后只觉得心中惶惶茫茫的,竟一时无语。后来又看到《琵琶行》里的:“枫叶荻花秋瑟瑟”,更是觉得秋是可悲可叹的。于是,秋在我的心里,就像是个憔悴温柔的女子,无尽哀伤,临风而逝。
说起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些伤感,自古人的诗句经籍中蔓延出来,若即若离地,让人凭添落寞。
还记得,读大学那时要互相批改同学的文章,当看到一位同学写的一篇《秋》的散文,我还信手就添上评语——肃杀的秋风,飘零的枯叶,哀啼的孤雁,一切一切给人的感觉都是悲凉的。所以,多情的文客总是将秋寓意了悲苦,寄写了落寞……
我不知道那位同学对我的主观武断是否哂然一笑,我只记得随着读书的深入和阅历的增长,我的那些评点竟成了幼稚的见证。
后来读到了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便领略了诗人的豪迈情怀,秋也有如斯的昂扬向上、奋发进取。及至后来读了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和杜牧的“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更在秋意阑珊中瞥见丰俊和淋漓,悲秋的感觉便在这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中烟消云散了。
而现在,年岁的增长,对秋天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受。
正如台湾散文名家王鼎钧先生所言的一样,“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思乡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我的乡愁是浪漫而略近颓废的,带着像感冒一样的温柔”。(王鼎钧《脚印》)
也正如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生命不是用来更正别人的错,或证明自己的对——生命是用来生活的。”
……
当这些颇具哲理的话语涌入我的眼前,我便懂得,秋天亦然——它与主观情感无关。套用上述的话来说,秋天只是岁月更迭的见证,四季轮回的诠释,自然当中最平常不过的变迁又怎与情感挂钩呢!
不是吗?慧开禅师曾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年四季的坏处可多着呢!如果往坏处看、往没有办法的方向看,则是自寻末路、自讨没趣、自掘坟墓。往好处想,心境就会豁达,也就会自得其乐。春秋更迭,生活仍在继续。只是在时光的变迁中,有人离去,有人停留,没有完全不变的事物。
文 / 黄昏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