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秋燥 秋老虎来临中医7宝帮你防秋燥

   秋老虎是夏秋两季的衔接阶段。气候时冷时热加之抵抗力弱,就会出现受凉感冒的现象。这就是凉燥。你会出现怕冷、发热、头疼、无汗、鼻塞、咽干唇燥甚至裂口出血等症状。

爱华食疗养生配图

  一、生姜

  生姜散热止痛

  俗话说:“常吃生姜,不怕风霜”。生姜对大脑皮层、心脏、延髓的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均有兴奋作用,着凉感冒时喝热姜汤或者可乐生姜汤,散热止痛效果极佳。

  不想做“药罐子”的朋友可以到超市的冷藏柜选一份朝鲜族桔梗拌菜,洗去上面附着的辣椒之后吃下它。它一样是真材实料的润燥高手,对音哑、胸闷不畅、咽痛喉痒很有效。

  二、苏叶

  苏叶补气安神

  对风寒感冒很有效。秋季可以采到新鲜的紫苏叶,直接吃是最简单的润燥办法,也可用热水焯过后倒入调料腌制成泡菜。

  每天吃6-15克,补气安神,养血养心,可预防凉燥引起的脾虚食少,体倦乏力,伤津口渴。

  三、陈皮

中医秋燥 秋老虎来临中医7宝帮你防秋燥

  陈皮降气化痰

  最常见也是健脾燥湿最具功效的药材。每天用3-10克陈皮泡水喝,润燥同时还可养颜。另外陈皮在试管内可抑制葡萄球菌、卡他奈氏菌、溶血性嗜血菌的生长,所以还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可以清热、降气化痰。可治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配紫苏、生姜等中药就可治风寒感冒。我们的身体刚从夏季过来还不能适应秋天的气候,面对“秋老虎”的燥脾气,身体机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进补,滋润脏腑。秋燥是由秋天的燥气而成,分为凉燥与温燥。

  四、贝母

  贝母清热润肺

  又叫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咳、咳痰带血。贝母炖梨对天气亢燥、体质火旺、声音不扬有食疗功效。

  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疗效。可治疗外感风热的发热咳嗽、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状。

  用于阴虚肺热干咳、骨蒸劳热、肌肤枯燥、口苦烦渴。尤其发热后未完全平复、出现烦躁心悸、入夜后更明显者,饮用沙参甜枣茶效果立竿见影。

  五、杏仁

  杏仁止咳平喘

  又名杏实,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铁等营养成分,可降气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有小毒,不可生吃,可以尝试自制杏仁豆腐。杏仁粉冲水喝也可以润燥。

  六、豆豉

  豆豉解表除烦

  解表除烦,宣郁祛毒。 治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烦躁满闷。

  可作为烹调辅料。

  七、菊花

  菊花散风清热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能治外感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等。

  “桑叶菊花饮”桑叶和菊花用沸水泡后盖上盖子焖15分钟即可,每天坚持,应对秋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付秋燥的6大原则

  1、既要营养滋补又要易于消化吸收。多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2、少辛增酸。适量吃葱、蒜、辣椒等,多吃水果蔬菜,以酸味为主。

  3、甘淡滋润。蜂蜜、芝麻等食物及滋补脾胃有养肺润肠之功用。

  4、早上喝粥。沙参粥,杏仁粥都是润燥的粥品。

  5、平衡营养很重要。虽然秋季以甘、淡、酸、润的食物为主,也不要忽略了其他食物的补充。

  6、应忌苦忌燥,以防助燥伤津。

  注: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爱华养生知识栏目,爱华生活群:224974371欢迎你的加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235571/138851653.html

更多阅读

秋梨膏 秋燥百合秋梨怎么吃滋养肺阴

  秋天是很干燥的季节,干燥的天气容易引发咳嗽、咽部不适等症状,而百合和秋梨就是这个季节最棒的润肺小助手啦!让我们来看看究竟应该怎么滋养肺阴!  肺属金,通于鼻气,其性喜润恶燥。秋季气候干燥,燥邪易伤肺之阴津,常见的症状有口鼻

秋燥吃什么好 秋燥咳嗽吃什么

   进入秋季,雨水逐渐减少,气候开始干燥,《内经·生气通天论》曰:“秋伤于燥,上逆而咳”,因秋燥而引起的咳嗽愈发常见。再加上秋天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加大,也是儿童因呼吸道感染而引发咳嗽的高发季节。  秋燥咳嗽,最关键的就是

吃什么缓解便秘 吃什么能缓解秋燥便秘

   吃什么能缓解秋燥便秘  入秋之后,人身上容易出现三燥,分别是肺燥、肠燥和皮肤燥。中医认为,“燥”是秋季的主气,初秋时节,夏季的高温尚未退却,再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此时容易感染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使人出现口干、唇干

润肺的食物 秋燥润肺应多吃三种食物

   秋季容易嗓子干痒难受,尤其早上起来老感觉嗓子里有东西噎着,其实这是典型的“秋燥”表现。下面小编就为您推荐几种润肺的食材,抵御秋燥就看您怎么吃了!  百合  除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素外

低盐饮食预防什么疾病 饮食如何预防秋燥

  进入秋季,最先感受到的就是秋天的燥气。中医讲“秋主燥”,“秋燥”除了易伤肺之外,也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情况。我国民间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是说秋季阴盛于外而虚于内,若不

声明:《中医秋燥 秋老虎来临中医7宝帮你防秋燥》为网友丶鑫爷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