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策略、心态缺一不可
每当投资市场趋势未明之时,投资者焦虑情绪便会逐渐累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阶段股市延续“震荡”、理财产品收益率“跳水”,投资者理财幸福指数大大降低。在投资浪潮里“打拼”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追求幸福,那么,有多少投资者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呢?在投资者心目中,投资理财的幸福指数取决于什么?对此,记者经过广泛调查,通过对比市民迥异的投资方式,探寻市民“幸福理财”的秘诀。
追涨杀跌VS趋势投资
幸福理财取决于投资技能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市民理财意识的高涨,理财成为不少家庭必修功课,市民交流投资成绩也成为常态。在此基础上,部分市民在投资过程中,尤其是股市投资,看到别人赚钱,自己也往往盲目攀比,为了获取高收益,将风险抛之脑后,打乱以往投资计划,跟随市场追涨杀跌,其结果往往获利无几,甚至遭受巨亏,投资理财的幸福指数自然无从谈起。
追涨杀跌,买高卖低失误不断
每当股市处于宽幅震荡时期,专家总是不厌其烦的告诫投资者:短期趋势未明,切忌追涨杀跌!但真正能忍受股市“上窜下跳”的人并不多,记者采访的股民赵先生便是一位急性子股民。去年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引发股市一日游行情,赵先生不甘心踏空行情高位追进,结果遭受重大损失黯然离场。近期当上证指数涨到2400点以后,他又拿出银行的储蓄进入股市,几次股票买卖下来,短短两个星期亏损又高达10%。“想到股市赚点钱怎么那么难呢?看着股市一天天涨,为什么自己一入市便亏钱呢?”赵先生对股市投资很是失望,亏钱的阴影时刻笼罩着他,投资理财的幸福指数更是降到最低。
赵先生坦言他对股市并没有太多研究,甚至连K线图走势都是一知半解,股指涨了他便难以抑制入市的冲动,而他挑选个股也是看哪只涨得多便追哪只股票。可以看出,赵先生股市投资拼得便是运气,可惜往往是买在最高点卖在最低点。
3月9日,正值今年两会召开期间,看着股市走势不错,再听朋友分析以往两会期间股市往往会有一波较大的上涨行情,赵先生便将去年底那次失败的投资教训抛之脑后,拿出银行的10万元储蓄买了一只当时走势较强的商业连锁股票。这只商业股转天便有了近2%的涨幅,一天时间账户上便有近2000元的收益,已经快赶上银行一年定存的利息了,这让赵先生看到了赚钱的希望,也庆幸这次投资决定的正确性。
可惜好景不长,赵先生投资的股票在连续两天的微涨后,第三个交易日便迎来深幅下跌。3月14日,两会闭幕,滞涨多天的股市掉头向下,上证指数跌幅高达2.63%,为今年以来最大跌幅。覆巢之下无完卵,再加上赵先生追进的股票由于前期涨幅较大,跌幅更是高达7%,赵先生此次投入股市的本金倒亏4%,投资上的喜悦一扫而空。“一天就跌了7%,跌幅远远超过大盘,我觉得这只股票短期没有行情了,便在第二天卖出。本来我打算接受亏损的事实,暂时离开股市。没想到股市跌了两个交易日,第三个交易日便迎来较大幅度的反弹,听炒股多年的朋友分析,本次突然下跌是对前期较大涨幅的修正,股市还会继续涨。看看所抛出的那只商业股确实在我卖出后涨了4%,更是后悔莫及。不甘心之下,我又追了进去……”就这样,赵先生在炒股上陷入了误区:涨了追,跌了卖,毫无技术性的追涨杀跌,赵先生半个多月的时间亏损了近10%。
趋势投资,着眼中期获利预期
在记者的采访中,初入市的股民,往往具有较重的投机心理,具有金融学专业背景的股民也难以避免。金融学专业毕业的股民张海向记者坦言:“刚开始炒股的时候,投机行为很明显,总想着能一夜暴富。看着哪只股票涨就买,或者看别人买某只股票赚钱了我就跟着买,没有自己的判断,只会盲目跟风。”
但凡事都有一个从无知到熟悉的过程。初始阶段的投机并不可怕,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总结经验发现规律,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理性和从容,是一个股民较为普遍的成长过程。“最开始的那段时间,由于过于偏向投机,整个人变得很浮躁。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之后,我慢慢总结经验教训,发现投资最主要的是要有理性的思维和平和的心态,不能过于关注短期涨跌,把握好中长期趋势才是获利的关键。”张海向记者回忆他的炒股经历时说,“我算是转型成功的那一类人,很多股市悲剧的发生主要原因都是投资者走进了投机的死胡同,老想着‘天上掉馅饼’、‘空手套白狼’的好事,结果什么都搭进去了。”现在的张海,已经不愿意称自己在炒股了,而是投资人。
“我觉得我在投资上运用更多的是趋势投资。在这里我要说明一点,有些人把趋势投资等同于追涨杀跌,我觉得并不正确。趋势投资重点在于对市场趋势的把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中期趋势判断、市场前景,二是公司的盈利空间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面等方面。”张海说,对市场有了清醒的认识,炒股便有了方向性,不会再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也会避免在股市上盲目的追涨杀跌。
“去年底,很多股民看着市场延续弱势,便退出股市。但我对当时市场一番研究后发现:宏观上,国家货币政策出现微调,通胀也出现下行拐点;微观上,市场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上市公司盈利空间向好。我觉得今年投资预期较好,不仅没有减仓,而且在一些政策扶持的行业股票进行了加仓。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上证指数从年初的2132点最高上摸2478点,我提前布局的股票也有了近20%的涨幅,趋势投资提高了我的理财幸福指数。”
急功近利VS稳健投资
幸福理财取决于理财心态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起伏牵动着千千万万家庭的钱袋子,抵御通胀,保卫财富,提升家庭财务抗风险能力是每个家庭理财的必修课,也影响着每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同的理财心态决定着幸福指数的高低:那些在理财中急功近利,苛求一夜暴富的投资者,往往因理财目标未能达到心理预期而大失所望,陷入焦虑;而那些摆正理财心态,理财中有着切合实际的期望目标的投资者,往往能不受市场涨跌的波及,理财幸福指数更高。
急功近利,盲目入市本金受损
记者在走访理财市场时发现,一度在理财市场叱咤风云的银行理财产品,其“明星”的光芒正在黯淡下来。近期的市场上,银行理财产品往昔吸引人的高收益率已经难觅踪影。春节前后的银行理财市场,很多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都保持在5%以上,而目前银行发行的各期限类别的理财产品均出现收益率下滑趋势,以3个月投资期限的理财产品来看,其年化预期收益率多在4.5%左右,鲜有超过5%的产品出现。
正所谓钱往高处走,看着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滑,部分储蓄资金加速流向股市。计女士在今年3月份将家庭资产配置进行了大的调整,长期放在银行购买不同理财产品的20万元到期赎回,进而向自己并不太熟悉的股市进军。“股市年后的涨幅太吸引人了。我有个同事,年初到现在赚了近30%,涨停板都抓住了两个;再看看我,放在银行理财的钱,一趟趟排队申购理财产品,花了大量时间不说,收益也就比定期存款高那么一两个点。”计女士经受不住股市巨大赚钱效应的诱惑,便拿出20万元全部投到了股市,由此,计女士也开始了梦魇般的股市投资经历。
“以往,我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买的时候大致就已清楚,买完往那一放,到期去处理一下就可以了。我觉得股市应该也差不多,买完放那,涨得差不多了就卖出。但真正接触股市却发现大不一样,股票涨涨跌跌毫无定律,打开交易软件,看着所持有的股票一会涨1%,一会又亏1%,涨得时候欣喜若狂,跌得时候又无比沮丧。”计女士告诉记者,自从炒股以后,她的工作、生活可谓乱成了一团糟。在单位,心里始终想着放在股市里的钱,总是时不时打开股票软件,看看是涨还是跌,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回家后,大部分时间也奉献给了股票,浏览财经网(博客,微博)站,看看是否有利空消息;追着看电视台股市类访谈节目,记下专家看好的股票,忽略了对家庭的打理。
“更让我郁闷的是,从3月初炒股到现在,账户上的钱少了8%,亏了1万多元钱了。尽管家人并没有责备我,但我却对自己冒然炒股后悔不已。人啊,千万别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投资更是如此。现在,我唯一希望的便是等放在股市的钱回本后便退出,还是老老实实买些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适合我。”
稳健投资,跑赢通胀便是胜利
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2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增长3.2%,创出20个月以来的新低,同时宣告了长达两年之久的负利率时代暂时结束。现已退休的李女士看到这一消息很是高兴,因为无论是她买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是存在银行的一年、三年期定存,跑赢3.2%的CPI涨幅均不存在问题。“我在理财上没有太大的奢求,那便是能跑赢CPI就可以了,保证手中的钱能保值、增值是我最大的希望。”李女士说,像她这个年龄段的人,有不少在炒股,但她深知自己对股市一无所知,更知道股市的高风险性,所以从没有想过去炒股,家里的钱绝大部分放在银行,2008年买过一只基金被套后,基金也没有再碰过。
“也有不少朋友劝我做点风险类的投资,比如买些股票、基金,但在我看来,知足才能常乐。钱并不是那么容易赚的,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我有不少朋友从2007年炒股到现在还被套着,冒然去投资,钱没赚到本金也亏进去更不划算。”李女士专注于银行存款,在银行定存上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她将家里的30万元闲钱分成6份采取了阶梯存款方法。“一年期定存分别存三笔5万元的,一年的收益是5250元;三年期定存也分别存三笔5万元的,平均到每年的收益是7500元;这样算下来,我一年在存款上的总收益是12750元,收益率是4.25%。收益虽然不高,但好在旱涝保收,没有任何风险。同时,这样存钱不影响应急使用,现在我差不多每两个月就会到期一笔定期存款,保证了家庭资产的较好流动性。”
除了银行定存外,李女士还额外准备出10万元申购银行理财产品。按大多数人的看法,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要略高于定期存款,李女士为何不将存在银行的30万元钱全部用来购买理财产品呢?对此,李女士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认为,银行理财产品花样百出,选择起来并不容易,一不小心买了一款亏损的产品就不合算了,理财产品在收益上的纠纷并非没出现过。
“我算了算,像我这样资金量有限的普通人,买理财产品和定存的收益相差不大。虽然大部分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要高于定存,但要知道,理财产品有申购、赎回的时间,这段时间是没有收益的,综合算下来收益并不比银行定存高多少。当然,你要有大笔资金,比如100万、200万,能买到一些收益在7%左右的理财产品,相对比较合适。”李女士说。
自我理财VS专家理财
幸福理财取决于理财策略
随着理财产品交易结构的日趋复杂,鉴于知识结构、精力、能力等制约,普通投资者将越来越难以自行对理财产品进行分析和比较,需要理财专家为投资者提供理财管理服务。不过,记者调查中却发现,超过六成的投资者选择自己管理理财事务,只有不足四成的投资者愿意接受专家管理理财事务。
自我理财,盲目自信屡屡受挫
在投资者诸多的非理性行为中,“过度自信”无疑是最常见的一种,别说普通投资者,甚至是那些很成功的投资专家,其实也难以避免“过度自信”。投资人之所以会“过度自信”,根源在于我们其实并不如我们以为的那样能够认识自己。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投资者往往容易忘记亏损的经历,而牢记获利的情况,所以自我感觉往往会觉得自己是个“成功交易者”。
“一开始,我做几笔交易都成功了,赚了好几万。我那时的满足与兴奋不用说了,我心想,炒股也不过如此嘛。”股民夏先生在2007年加入炒股大军,之前从没有接触过股票的他,刚入市便赚到好几个点的收益,当时的自信心可谓无比膨胀。在他看来,股市就是捡钱的地方。“当时,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大有人在。我记得那时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便是股票。你说上周采取某某方法抢到涨停板,他便会说自己通过买低卖高大赚特赚,人人俨然都是股神。”
其实,2007年正值“牛市”最疯狂的阶段,证券营业部大屏幕上的股票大多数时间都是红彤彤的一片上涨,这也给不少初入股市便赚钱的股民一个假象:炒股如此简单,进而盲目相信自己的投资能力,将市场风险抛之脑后,夏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赶上了牛市的尾巴,账户上确实有不少浮盈,但好景不长,2008年股市的一波跌幅不仅将前期收益尽数吞噬,本金也亏损了好几成。”夏先生初步体验了一把市场的威力,不过,他并没有意识到熊市下跌的可怕,当上证指数跌到3000点附近反弹时,夏先生并没有将专家防范风险的告诫放在心上,又投入大量资金试图摊低成本,而随后股市再次掉头向下让夏先生彻底绝望。
现在回头看看,夏先生对自己在股市上的盲目操作后悔不已。“当时在投资上确实过于自信了,觉得自己赚大钱没有任何问题,就这样几乎拿出了家里所有的资金去炒股。银行存款收益太低,取出来去炒股;基金每天涨一两个点,不如自己炒股来得快也不考虑;债券国债什么的收益更低,自然不会作为资产配置方式。”就这样,信心满满到股市赚大钱的夏先生,最大亏损幅度高达70%,目前仍然被深套40%左右。
“当时要是对自己炒股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是将家庭资产做全方位的配置,股票、基金、债券、存款有一个合理比例的分配,投资理财也不会这么失败。”夏先生后悔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