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拥有自己的情绪,可以运用智慧加以控制,但对婴幼儿来说,天性与情绪自然连结,对旁人的情绪敏感度高过成人。如果经常感受来自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情绪波动,自然也就跟着躁动不安,容易紧张。当主要的信息来源属于不安定的状况,这样的情绪连结就会跟着孩子一起长大,进而影响他的发展与未来的处事态度。
即便是在胎儿阶段,母体对外界的情绪反应就能直接影响腹中胎儿的胎动情形。婴儿出生后的情绪发展则是通过模仿学习而来,可以感受到周遭人物的不同情绪表达。因此,婴幼儿期的环境、照顾者的教养方式及亲子互动的模式与他自身的特质等,都会影响日后的情绪表现及未来的发展状况。
父母要注意让自己及孩子有宣泄负面情绪的机会,否则负面情绪累积过多,又不及时疏通,届时若爆发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谁都无法预料自己的情绪临界点,但如果能在平日慢慢释放,就能降低突然爆发的可能性。至于如何抒发情绪,建议爸爸妈妈,可以利用撕纸、写日记、拿枕头乱打等方法,以宣泄情绪,舒缓心情。
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维,父母要掌握他的情绪的确不易。因此建议从改变自己的脾气做起,让宝宝能学习正确的情绪管理。至于要如何才能避免乱发脾气?可以试着学习五大要诀,降低不自主的发怒机率。
观察宝宝的天生特质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天性与气质,父母对这些情况事先了解有助于先做准备与防范。只要多一分对孩子个性的了解,就可以知道并应对他的行为模式,并避免因孩子的情绪爆发而影响自己的心情。
了解宝宝的发展状况
各阶段拥有不同的发展能力:很多人以为两岁小孩就是调皮,难以教育。其实这个阶段的宝宝的肌肉持续发展,自主能力增多,喜欢运用自己的能力做新的尝试,更会利用探索的方式去了解自己的能力与外界的新事物。这不是调皮,父母反而该庆幸孩子能不断地探索,发挥既有的能力。因此,不要给予过多的限制,才能了解他的能力与优势。
语言与认知理解尚不成熟:宝宝进入学龄阶段,语言与认知能力发展虽已有长足进步,但往往仍无法理解成人世界中的事物,并因此被归类为“不听话”。其实有时这种反应不是故意,而是他根本不了解父母想表达的重点何在。
专注力不够:宝宝的专注力不比成人,但父母总是因为孩子不能规矩地“做完一件事”而生气。其实这是因为不了解孩子的专注能力。也就是说,父母的长篇大论对专注力不够的孩子实在没有多大用处。
熟悉孩子的日常作息
熟悉孩子的日常作息,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怒气。例如,平日下午一点该是孩子午睡的时刻,父母却硬要他吃饭或洗澡;当他的睡眠需求没被满足时,自然就容易跟父母闹脾气。因此,了解孩子的作息,并在固定的时间满足其生理需求,就能降低冲突的机率,自然就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了。
让自己有喘息的机会
教育的确需要花费很大心力。不论是全职妈妈或职业妇女,一定会累积压力与情绪,但如果没有事先照顾好白天所累积的情绪,让自己有喘息与宣泄的渠道,就容易在宝宝面前爆发。建议父母一定要拥有独立的自我空间及适当的休闲活动,定期好好地抒发自我情绪。
认识自己的“情绪罩门”
父母若能自觉“情绪罩门”何在,预先为“情绪地雷”做准备,就能知道生气时该如何面对与处理。父母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到底哪些行为是可以容忍的?在出现这些行为时,又有无让步空间?尤其,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在得失之间,必得再次衡量所坚守的原则对孩子的帮助有多大。唯有自省自觉后,才不会让孩子一直误触自己的地雷,不断上演争执戏码。
注: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爱华母婴知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