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不只和只是
不记得是哪个影评人说的,我们的青春时代会分为前郭敬明和后郭敬明。
这一次可以说我是做足了功课,看《小时代》这部电影2小时,把《小时代》所有的营销活动视频看完5小时,把典型的骂战双方的文章看完2小时,当我从这部电影里完全地走出来之后,时间已经从上午9点到了晚上9点。
《小时代》的故事情节空不空洞,这几乎已经是不用讨论的问题,可想而知,下一部的《小时代·青木时代》大概是什么样子。但是,当我翻开我高中时候写的很多开了个头就难产的言情小说时,满篇都是华丽的辞藻与幻想出来的人物关系、家庭背景、性格处事与这个世界时,我突然会有一种别样的癔症:这才是我青春的所在。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现在的我可以说自己依然青春。因为我总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中学时候算作青春,还是大学时候算作青春。这种不明白,直接导致了标准的各异:如果进入大学算作青春的尾巴踩得深痛,那么中学时候为了单纯的考大学这个目标之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可以成为青春非常亮丽的颜色;但是如果进入大学才算做青春,那么你必须不得不去否定过去的自己所做的一切。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郭敬明能够一直很好地在他所有的作品里诠释“青春”这个词。
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忒修斯之船”的难题,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本我,从身体到心灵,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卫休默说:“在我看来,当我进入我称之为本我世界的最深处,我总会蹒跚于各色各样的概念间,关于冷与热,光与阴,爱与恨,苦与乐……不论何时,没有概念我便丧失了本我,甚而我的眼里永远只有概念。”我最近也一直在啃约翰洛克的书,他的《人类理解论》在反复讨论关于我到底怎样才能成为我的问题:记忆。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完整地重述自己的过往,因为记忆的存在,就如同《小时代》中这个光怪陆离、雍容华贵又让人觉得非常励志和心灵鸡汤的存在一样,只要是过去的故事,总会是非常美好的。毕竟记忆就像是酒精与棉花签,专门在人最痛的伤口上撒,特别疼痛,自然也好得非常快。
因为万物,都是有定数的,就像这个伤口给人带来的疼痛总量一样。
这个定数,就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金钱与物质。说到金钱与物质,近期看的很多国产电影都在尝试着去黑或者粉这个问题,《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第101次求婚》《致青春》《天机富春山居图》。本来中国就是一个非常奇怪具有特色的土地,你去苛责一个熟悉这个社会规则却敢于把这个规则的内核展示给人看的人,似乎确实有些欠妥。但就像我实在不能对郭敬明这部电影里奇怪诡异的打光和支离破碎的镜头苟同一样,我依然不能把自己对青春这个词、这个时间、这个时代在电影外与郭敬明找到共鸣就此抹杀,所有的,都是真实的。
因为我爱过,我看到在《小时代》纪录片里,郭敬明对每一个女主演道别的时候都会哭,我看到与他合作的演员和工作人员说郭敬明敬业到不要命的程度(或许和他第一次做导演有关系),你几乎完全不能把他和网上众人黑的郭敬明等同,就像粉韩寒一定要黑郭敬明,粉郭敬明一定要黑韩寒一样,你愿意相信哪一个呢?
人永远都不只是单面的(这点学哲学的人一定不要被所谓的大工业时代把人变成单向度的人这样的理论给骗了,毕竟当人成为单面的时候,只在统计学的数据中),人不可能认识完整的自己,这个完整,不仅包括人对自我的认识,也包括别人对你的认识。aIhUaU.com/zl/转载请保留
所以,我对郭敬明自己说“你看见什么就是什么”这样的占有绝对道德优势的话感到恐惧,因为这样的话一旦流行,今后不管你的主题是什么,只需要抛出这样的话来,就可以华丽地转身规避掉所有的责难。当然,我也对这完全不接地气的所谓想象中的青春,充斥着种种奇怪的剧情,和杨幂无处不在的第一视角回忆感到非常眩惑,但有些时候这不就是青春本身吗:我们的生活世界根本不存在的,用想象构筑出的青春,与他的语言本身交相呼应,成为记忆。
——————
在这过程中,我面对的窗台,楼下是正在跳着坝坝舞的大叔大妈,整个小区都充满着“跑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
在这过程中,我陪着妈妈去菜市场买菜,看她为了几毛钱和小贩讨价还价,帮她提着各种食物的原材料回家。
在这过程中,我看了一章维特根斯坦关于“人的肉体是灵魂的写照”的哲学文字,走出卧室,妈妈在电视机的荧光下睡着了。
在这过程中,我因为想起了我所深爱的那个人,我的小伙伴惊呆了,之后我进入了洗手间,打开手机上的音乐,打开喷头,把身体又洗了一遍。
在这过程中,我翻开了郭敬明的《小时代》的部分文字,看了驾笼真太郎的《失真的冥兽》,陪着妈妈看了每天都会播的《健康之路》。
在这过程中,我在网上收集了很多心灵鸡汤的文字,让自己不断摆脱因为和爱人离别带来的相思相恋之苦。
我,或者我们,都是这个小小时代中的更小星辰,也是这个世界里以“我”为主视角和主演的大大生活。爱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