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野三坡龙门关
各位朋友:大家好!
非常欢迎各位来到野三坡龙门天关景区,我是景区的导游员×××,现在就由我为大家做导游服务,真诚的希望能够和大家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并预祝大家玩的开心!
下面我首先把景区的概况向大家做一简单的介绍:龙门天关是野三坡八大景区之一,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野三坡的西北部,位于中坡,距北京市中心130公里,天津市250公里,石家庄市310公里,保定市180公里,自古就是京都通往塞外的重要关隘,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明清代均派重兵把守,素有“疆域咽喉”之称,因此留下了大量的人文景观,随着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昔日的雄关古堡现已成为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游览胜地,似天庭胜境的上天沟,拥有古代军事宝库的文化长廊,追溯远古人类的猿人谷,交相辉映,使历史、民俗,及自然风光达到了完美的和谐与统一。
景区之所以称作龙门天关,是因为: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因此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并建有古堡、长城、炮台、烽火台,成为古代防御关隘。这里距京都较近,是保护真龙天子的门户。二、上天沟内奇岩怪石,景色优美,似天庭胜境,龙踞之所,从其中隐约可寻到龙的影子,有诗云:“万山深处见龙关,石壁嵯峨俯塞垣,下有清流常不竭,上无从蔓可能援,鸾翔绝顶青霄近,豹隐重岩紫雾繁,应是宝符曾无秋,金城千里壮京原”,以上就是龙门天关的概况。
(至城堡东门)各位朋友,这就是我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龙门城堡,是我国明代内长城上的重要城堡之一。城堡西南以山为嶂,东南、东北、西北有拒马河的支流小西河急流环绕,(此河原名紫石溪,在郦道元《水经注》中有记载,它汇入拒马河入口有一村而得名紫石口村,大家来时途经或大家去百里峡、民族园时经过)。城堡多以条石,青砖垒砌,高约5-8米,宽4米,上筑战台和垛口,周长4华里,建有东西二门,西门原有“镇宣威武”门额(已毁),现在所见到的为东门,大家向上看,门上有“屏翰都寿”四字扁额,城内原有衙门、武器库、钟楼、寺届等建筑,东面设有演武厅和上、下教场两处,此城堡在明、清各朝均被视为军事要隘,尤以明代为甚,据万历四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20年重修“二圣祠记”载:石门虽据有危峰绝壁之险,然其宣云去胡落仅数十舍”(古代行军每30里为一舍)意思是说这里虽有一人守隘,却有万夫当关之险,但距元朝贵族残余势力所处之地较近。驻守此隘,事关京都安全,为此,明朝曾多次派要职1来此视察关防和督筑城垣,仅万历年间,就有巡抚保定副都御史内江阴世卿,都御史兵部待郎贾三进两次视察,隆庆、万历、崇祯等朝相继更迭,从无中断,在此驻守的把总有刘登洲、张文明等五十多名,皆为武进土出身。在城西北龙门峡内建有绊马索数道(遗址可录)及边城三道(即三重防线)。城北隔河相望,大家回头看,对面的山名为明阳山,在山上建有炮台两处,遗址可见,这些外围设施和城堡遥相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防御体系,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卓越的建筑艺术和军事技能。
自辽、金代筑城起,此处始有人烟,多为驻军将士及随军家眷,后繁衍发展成村,村民多为镇边将士之后裔,现有村民九十余户300余人,仍然承传着古朴、淳厚的民风民俗,较有代表性的有: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的“龙门灯会”,“煸灯”活动,及每年七月十五晚上的“放河灯”。古村内,部份古宅保存尚好,青砖、刻瓦、石柱、山门等随处可见,千年古槐尚存有三棵,上千斤条石及石碑散落在家户之中。如果各位朋友有兴趣,由东门可进村领略古村风貌。(龙门灯会的来历在后面)。
各位朋友请往左边看,这条沟谷全长1500米,沟内遍植杏树,每年3-4月份,满沟杏花竟相开放,极为壮观,因此,被称作杏花沟,6月份果实成熟,是我们三坡特产,在三坡有三宝(、花椒、杏仁)杏仁就是三宝之一,营养极其丰富。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上天沟,它以自然风光为主,此处因景色似天庭胜境而得名。这里的主峰——天柱峰海拔1099米,有九瀑十八潭自然壮景,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据植物专家考察统计,有维管植物三大类(蕨、裸子、被子)约82科309种(含变种),野、山核桃、山棒子等野果随处可见,九千余亩次生林郁郁葱葱,山羊、山鸡、野兔、松鼠等野生动物时常出没林间,沟内奇岩怪石颇多,加之许多美妙传说,更加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真所谓:“九瀑不同观,一暴一重天”,下面大家就随我一同进入天庭胜境。
现在大家进入了上天沟,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山体地貌,都是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岩的一种,地壳深处高温熔融的岩浆受到某些构造运动的景响,沿着裂隙侵入到地壳的岩石中,但没有达到地表,岩浆逐渐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做作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沿着潺潺溪水,我们来到九瀑之首——仙界瀑,这是仙境与人间的分界线,所以说上了此瀑大家都“羽化而登仙了”。同时,在这里有诗句:“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这是清代乾隆年间诗人历鄂的诗句,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皆。我们漫步走在这山间小路上,流水之声,会使人家渐渐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往日的工作烦忙的感觉将渐渐消失,纯自然的美将使大家心静爽快。有石刻:“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这是明代诗人于谦的诗句,于谦是明初的政治家、文学家、升至兵部尚书,曾任山西巡抚,多次行走太行山,出走紫荆关蒲阴陉。此句出自《咏煤碳》,咏煤的同时也喻意了诗人心系百姓、“精忠报国”的博大胸怀。在我们心中游客就是上帝,正是源源不断的上帝给我们老区带来了繁荣,使老区人民思想不断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在此我向各位上帝道声“辛苦了”(深鞠一躬)。有石刻“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这是明代开国元勋刘基(刘伯温)的诗句。此句出自《五月十九日大雨》原诗: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这里有野生植物紫荆,它开出紫荆花由蜜蜂采到的紫荆蜜是上等好蜜,它的枝条可以编筐。
现在大家请看,我手指的地方,这就是天犬待月,从地质方面讲它是由多组多方向的裂隙(地质学上称为节理)经过后期风化而形成的,神话中的“天狗”吃月亮就是从这里说起的。石刻“水舞石边春”这是明末清出诗人周亮工的诗句。
(第二瀑,甘露瀑)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二瀑甘露瀑之所以取名甘露瀑,是因为每逢干旱季节,附近的百姓就会来此求雨,而且每求必应,充满了神秘色彩。这里的花岗岩由于受紫荆关深断裂的破坏,花岗岩中裂隙(节理)众多,碎裂明显,它由于流水冲刷经风化作用形成“u”字形沟谷。
在这里篆字,大家请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是郑板桥的诗句(竹石)。这里高度赞扬了崖壁上的松树。从这棵松树身上也可以看到三坡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抗战时期,三坡是晋察冀北部即平西的覆地,这里曾是冀热察区党委、挺进军司令部、平西地委等领导机关驻地,三坡地区成为平西抗日根据地;是文化、政治、军事指挥中心,萧克、杨成武等老将军曾战斗在这里。改革开放以后,三坡人民在涞水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以老局长王宝义为首的几代创业人的努力下,野三坡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到目前发展成为资产上亿社会效益上亿多个国字头贵冠的风景名胜区。
走上甘露瀑,有诗句:“面苍崖锁翠微,万山攒出一泉飞,凌空卷雪天边落,历乱奔雷涧底归”。这首诗描写了此处景观;翠壁环峰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泉水汇入涧底飞奔而去。
(第三瀑,天梯瀑)这就是九瀑中最大的瀑布,落差36米,此处断崖绝壁,无处可攀,十分险峻,在刀削斧劈的山劈上修有人工栈道,给人以绝处逢生的感觉,这个断崖叫“天关野水崖”。天关是指龙门天关,野水是指这自然之水。此处的花岗岩是由于沿着宏大的垂直节理转化为断层面形成的,这就是第三瀑天梯瀑。据科学研究,流动的水能使周围的环境负氧离子含量增加,且流速越快,其释放量越大,负氧离子对人体非常有益,朋友们可能已经感到神清气爽了吧!走上天梯瀑有刻字“石壁千寻险,水流一矢争”。这是刘基的诗句,描写了此处山高水急的壮观。(“寻”在过去是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如果有哪位朋友身体不适请量力而行。
(第四瀑,飞龙瀑)这里的地势、流水像一条龙而得名飞龙瀑。地质角度讲,这里由于花岗岩中节理十分发育,经后期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作用”就是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冰冻,使大小石块、矿物沿着裂隙(节理)剥落,而形成各种不同形态和造型的拟态石。
从飞龙瀑继续向上攀登,可以看到岩壁上肉红色纬晶岩脉。纬晶岩也是岩浆岩的一种,内红色,矿物颗粒粗大,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云母,斜长石和石英,此处纬晶岩脉被后期节理所破坏,仅剩岩脉的一小部分。
这里有诗句:“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五叠立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这是诗人袁枚对瀑布的描写,瀑布之水尤如一条白色的龙飞跃在山谷之间,高底错落如同伸背耸腰,走势勇猛势不可挡,从上到下一叠比一叠气势高涨,最后飞落野水崖,听到的是涛声怒吼,响彻在峡谷之中。
大家再回头看一下对面的山上,这也是我们景区一个非常有名的景点,至于呢,先给大家留个悬念,大家边思考,边听我介绍一下我们龙门天关和道教的渊源,在东汉末年顺帝时,张陵在蜀中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教,因入教须缴纳五斗米而得名,他们尊道家经典《道德经》为其主要经典,这就是道教的最早起源。张陵则被认为是道教创道始人张天师,他自创教开始,便云游天下,传播道教文化。传说,有一天张天师云游至此,见此地风景青秀,如入仙境,是理想的讲经布道之处,因此幻化成一石身,坐于山峰之上讲授道教经典。说到这儿大家肯定已猜出此景点便是“天师讲经”,您说像吗?走过飞龙瀑看到9个大字,“背水临山,门在松荫里”,这是说大家行到此处,绿树成荫,好像要没路,其实绿荫之处自有方便之门。
(第五瀑,思过瀑)“石上水潺潺,流入清溪去”,诗人(吴伟业)。悠柔的水会一直伴随大家身临基境。在这里我们看到两个字“静心”,为什么要静心呢?原来我们已到第五瀑思过瀑,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年哪吒曾因犯错,玉皇大帝罚它到此地思过而得名。如果哪位朋友曾经有过错,是不要紧的,可以到这里思过,没有过错的朋友也可以在这里思一下,在以后中将会平安无过。
我们在这里的岩壁上可见到“断层擦痕”。什么是“断层”呢?断层就是岩层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一定程度的错动(上下或水平错动)称为断层,发生在坚硬的花岗岩岩基中,可见紫荆关断裂带无比的“威力”。擦痕有一定方向,可以推断“断层”错开的方向。
(第六瀑神狮瀑)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上天沟内的第六瀑布——神狮瀑,大家可能还记得我刚才说托塔天王之子哪吒因犯错被玉皇大帝罚到思过崖下思过,据说哪吒曾救过一头狮子的命,这头狮子极富灵性,便留在哪吒身边,朝夕相处,哪吒被罚之事被神狮得知后,便去求玉帝赦免哪吒,玉帝被神狮的诚心所感动,但又担心众仙不服,就对神狮说:“离天庭不远的上天沟,沟中有九道瀑布,你须静卧于瀑布之上七七四十九天,不许进食饮水,方可替哪吒赎罪。”神狮听后,便来此上天沟虔诚地卧于这一瀑之旁的山峦之上。神狮对哪吒的忠诚感动了玉帝,遂赦免了哪吒。大家请看,右侧之山峰,恰似神狮静卧。或许是神狮天命,影响和造就了这一带朴实、厚道的古老民风。因此,这道瀑布就被称为“神狮瀑”,此山峰称为神狮峰。这些都是由于自然风化而形成的。
(聚神瀑,第七瀑)这里有诗句:“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这是明代夏完淳的诗句,由于对明朝忠贞不屈,16岁被清兵杀害。“玄武”在古代神话中为北方之神,呈龟蛇合体之形,大家请抬头看,山顶的突出岩石活似巨大的蛇头,再看山峰平缓,形似龟背,正应龟蛇合体之形,故称此景点“玄武”。大家可以看一下岩石的节理就像一个“玄武”的“玄”字,这是由于花岗岩中发育了两组裂隙,一组水平裂隙,一组斜裂隙(地质上称节理)经过长期风化而形成。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下有潺潺流水,上有群峰拥攒,实乃天上人间,而位于群山之巅的小石造型各异,恰似天神聚会的地方,所以脚下这道瀑布是“聚神瀑”。
有诗句:“千寻峻岭倚苍穹,万树当关一径通,青翠逼天隐旭日,浓阴覆地落香风,碧苔踏破游人履,清磬敲残仙子宫,览胜不须攀绝顶,置身恰在绿云中”大家看完诗句,请抬头看,这就是镇山神将,因为玉帝在统治三界之初,常有妖魔来此作怪,神将便会敲响天鼓,听到鼓声后,就马上派天兵天将前来,降妖除魔,以永保天界安宁。大家看,神将鼻子突高,肩宽胸挺,神态威仪。在这里可见到诗句:“水涌神仙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天河之水流到凡间,神仙们带着白鹤来到此地,从此这里的百姓也得以安居乐业。
(第八瀑,连花瀑)现在我们来到第八瀑连花瀑了,之所以称其为“莲花瀑”,一是因为瀑布前面的山岭似莲花宝座,上面有莲花仙子一尊;二是因为每逢雨季雨量增大时,水流湍急,浪花四溅如朵朵盛开的白莲而得名。
(第九瀑,银河瀑)现在我们来到上天沟第九瀑,也是海拔位置最高的瀑,取其九天银河之意,故为银河瀑。
大家看这里的山貌像不像鳞,这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是一组细晶岩脉,由于细晶岩脉中发育了十分密集的多组裂隙(节理),并经风化作用才形成,这就是“鱼鳞石”。同时身边还有千层岩:这里的花岗岩是一层一层的,地质学上称它为“千层岩”。千层岩的形成,由于花岗岩中的“层节理”十分发育并十分密集而形成的,层节理是花岗岩的原生节理,它是在花岗岩冷凝过程中形成的,“层节理”与花岗岩表面平行,后期的风化作用,特别是寒冻风化,使“层节理”不断扩张而成今日所见地情况。
大家回头看山顶那位盘膝而坐,宽面大耳,神态慈祥的天佛,当地百姓对他非常恭敬,每逢初一、十五便带上供品前来拜祭,以求平安如意,据说是很灵验的,大家不妨拜一拜。
现在我们来到大环线与小环线的分岔口,向左是大环,向右就是小环。现在我们就向左走看看有什么美景等着大家。刚走进来就看见了不见天日的次生林,次生林就是以前的森林被破坏以后又自然恢复的森林。在这里空气潮湿,夏天气温较高,适应菌类生长,有许多野生、都可以食用,但采摘季节必须在立秋以后,立秋后的蘑菇就没有毒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天亭遗址,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叫“天亭”,这里面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天玉皇大帝来上天沟巡视,他走到此处一看,有不见尽头的茫茫1,聆听百鸟争鸣,而且两侧山峰雄伟挺拔青翠欲滴,奇峰怪石,嵯岈互异,颠峰1,云雾缭绕,他想这么美丽又幽静的地方,为何不把它当成我们休息的好地方呢?于是玉帝就派天兵天将在此建了一个休息亭。从此以后,各路神仙只要经过这里都要在此地边休息边饱览这里的美景。好了,咱们不说神仙了这必竟是传说,还是说些人间的真人真事吧!大家看到的这个遗址在过去是 一个小四合院,这个小院里生活了十来口人。古时候百姓们饱经战乱,受封建势力的压迫,没有自己的土地,1来到深山老林里开垦荒地,维持生活。这户人家姓张,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几代人,后来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了新中国,农民当家做主了,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在山里感觉各方面都不方便了就搬到了大龙门村里,至今还有他们的后代。
朋友们,前面是千年古树,是上天沟古老的象征,名为“旱柳”,历经数百年仍枝繁叶茂,生命不息,我们大家也要呵护它。据当地人讲,这样的老树是不允许随便攀枝摘叶的,大家看这些干枯 树枝,仍然长在树体上,多少年了没有人动过它,我们大家也不要动。据说这棵树上原来住着一窝鸳鸯鸟,这窝鸟生活在树上子生孙,孙又生子,世世代代繁衍下来。可是有一天,一位打猎的想把这窝鸟打下来,当时没有枪,用弓驽,当他用劲一拉,结果弦断,箭也折,反射到自己的眼上,后来这窝鸟也就飞走了,只有这棵老树依旧生长在这里。
现在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这山岭上长满了杏树,每到三、四月份,杏花开满山顶,所以也叫杏花岭,五、六月绣线菊更加灿烂,七、八月份山花相继开放,争相斗艳,秋季来临满山红叶,这杏花岭月月有花开,季季飘花香。
朋友们,我们现在登上了山顶,大家都是勇敢者,我们将带着成功的喜悦在此逗留一会儿,欣赏一下巅峰的美景。现在大家可能看到了“飞来石”。有哪位朋友知道这块石头是怎么形成的,是飞来的石吗?有两种说法,一是飞来的,二是自然形成的。传说:女娲用五彩石补天时,与妖神共工发生争斗,被共工用利器削了几块,落于此处而称此石为“飞来石”。根据地质专家解释:由于地壳深处高温溶融的的岩浆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沿着裂隙侵入地壳深处的岩石中,但没有达到地表,岩浆逐渐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经过地壳运动冲出地表,由于发育了多组环裂隙,经过后期球形风化而形成。
朋友们,我们来到的就是得臼岭,在明代这里曾驻守官兵。得臼石是用来舂粮食用的,可能你们会问在这深山里为什么还有官兵住,前面我已经介绍了,因为龙门天关在古代是军事要地,大家看山下边就是张家口市涿鹿县了,如果没有人在此把守,当时元朝的贵族势力很可能从这里入侵。眼前开阔的草地上,野花争奇斗艳,蝴蝶翩翩起舞,我们可以在此休息一会儿,大家可以在这里尽情的说笑,放开喉咙高歌,看着天空中的白云,有时是可以摸到的吸一下原始土地的芳香,抛开城市里的喧闹,这才是真正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享受阳光,接受绿色大山的呼唤。
现在大家就要下山了,我们进入的是猿人谷景区。这里看到的是盘古门。首先我给各位讲一讲“天地”的形成,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叫盘古门,据说在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天和地并不分开,四处一片黑暗混沌,好像一个大,人类的老0盘古,就孕育在这里。很久很久以前这个神通广大,力大无穷的盘古突然醒来,他什么也看不见,一气之下,抓起一板斧,朝着前方用力一挥,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鸡蛋”被裂开了……于是,轻便而清透的东西飘浮上升,慢慢形成了天空,重而浑浊的东西,逐渐下沉凝固,最后变成了地。盘古怕它们再合拢,用脚踩着大地头顶着天空,站在当中,每天日升高一丈地就加厚一丈,盘古把它呼出的气休化作风和云彩,把声音变成雷声。把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头发和胡子化作闪闪发亮的星星,他的四肢、五体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岳,血液化作江河,肌肉变成沃土,就连身上的汗毛,也变成了草木,使大地披上了绿装。这样天地就形成了。
现在我们来到了神龙古泉,这口泉清凉无比 ,一年四季常流。
前边就是冷风口,大家已经感觉到了,站在这里冷风刺骨。在炎热的夏天,有这神奇的冷风,消除大家登山的疲劳以及酷暑的高温,可说是猿人谷里的奇景,它的地温常年0—3度,每逢阴雨天气,这里云雾缭绕,好似仙气出洞,俗称“仙气洞”。据地质专家评说,这里有洞,洞内有水,并通着地下河道而形成……但现在并没有考证,此气也还是个迷。现在我们就在这里休息一下。
各位朋友们,您们可能会问猿人谷为什么看不到猿人,希望大家不要急,马上我们就要看到猿人生活的场景,看到人类初期在极有限的条件下,我们的祖先——猿人是如何生活的,并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到了我们这一代,已时差五、六十万年,经过人类的进化,现代科学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及生存条件有了天壤之别,所以我们也应该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享受我们幸福的每一天。
前面就到女人采摘的地方了,女猿人从洞0发时,手里拿着石片,用来刮取食物,会声会色地说着昨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者商量着应该到哪片树林采摘果实。你看,女人们边摘边吃,顺手也喂饱自己的孩子,大一点的孩子自己边玩耍边摘果子吃,回家时女猿人们用藤蔓将果枝绑起来,背回家里共享。
现在,我们来到猿人群居的地方,当时“洞”就是猿人们温暖群居的家,他们早晨天一亮就起来,听从指挥,首领是一位老年妇女。住在这一洞里的人群中,有的是她的兄弟姐妹,更多的是她和姐妹们生育的后辈子孙,那些年轻的人和孩子们只知道她们的母亲是谁,谁也弄不清自己的父亲是谁,因为女人们经常变换自己的丈夫,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她们尊敬那些年老的女人,从小养成听从她们吩咐的习惯。猿人们每天起“床”后当然也用不着穿衣,更没有洗脸、刷牙的这套卫生习惯。由于这里表现的是智人时期,他们也有了简单的衣服:兽皮,树叶衣等,并有了简单的文化,死后埋葬……并把死者生前用品进行陪葬等习俗。由于男人和女人天生的生理壮况不同,自然地有了男、女之间的分工,男人们出去打猎,女人们带着孩子出去采集食物,余下的老人、儿童或病者在洞外打造石器。太阳西沉,晚霞映红天际时,男猿人们不管有没有收获也该回家了,空着手的人就顺便带些石块,在空闲时制造几件工具,留着后用。回到洞里的人顾不上一天的劳累,用树枝把阴燃火堆上盖着的灰土拨开,在火堆上加上干柴趴在地上不断用力向火堆吹气,把肉从上刮下来,再分成小块串在带夹的木棍上,放在火上烧,边吃边烤,笑声一片。女人和孩子分享男人带回来的肉食,男人也分享女人带回来的果实,当时因武器太差,男人往往忙了一天带回的食物却很少,常常空手回家,只有靠女人采摘的植物果实充肌,女人采回的食物总比打猎的战果要稳定些,女人掌握着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因此女人们在社会上占据着比男人高的地位。
大家向上看,有一只石猴在山顶,沐浴着阳光,静思着什么?可能在想历史的长河它验证了,为猿人的后代发展到我们现代的生活而骄傲、自豪,不是吗?你看它多么神奇。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猿人狩猎场,当时猿 人们即不会做弓箭,更没有1,也不会设陷阱,他们主要凭着手中握的木棍、石块和快速的奔跑围攻野兽,因此他们能够猎获的猎物有限,主要是比较小的,行为缓慢的,如、野兔、肿骨鹿等,有时也遇上猛兽:虎、豹、狼等。好,大家愿意留影的可以与狩猎猿人留下这历史的触摸。
猿人谷的猿人是中国猿人进化过程的后期阶段,从猿 人的智力、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进化。1988年在涞水北边桥发现了距今二万八千年的猿人化石,考古专家名为”涞水智人”,大家都 知道,我国的原始社会大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的漫长过程,中国猿人正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角之一,从猿人到现代人经历了能人、直立人、智人若干个人发展阶段,在中国境内已发现了360多处古人类化石,1000多处古人类制造的旧石器遗址,中国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文化遗址最多地区之一。大家都 知道,周口店的北京猿 人(山顶洞人)到涞水智人,因地理相差不到100公里,但年限相差几十万上,他们是否为一个相互衔拉的“生活圈”,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我们希望通过回溯北京、河北一带远古人的生活情景,激发人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人类演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