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请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枝最好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枝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还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枝大,他只得遗憾地走完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想要摘下一大麦穗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了三分之一路程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路程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路程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枝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麦穗,但是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麦穗代表的不是爱人,而是爱情。择偶(choosingspouse)指挑选配偶,是每个人必将面临的问题。我国传统文化素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择偶法则,而今,已渐渐演变成一种个人的行为。相对于最初的选择配偶,今天的择偶意义变得更为广泛,偶,不再单单指配偶,还扩大为可能交往的对象。在寻觅爱情的路上,择偶的标准,也不断变化。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选择配偶是一个复杂的任务,会遇到不同的适应问题。因此,男女在选择长期配偶的过程中,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偏好。
(爱华阅读配图)
女性选择配偶偏好的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偏爱资源和好的经济地位。
在人类进化历史的过程中,女性发现通常能够通过一个单一男性获得比从几个临时的性伴侣获得更多的资源。资源是可以积累的,然而领土和工具这两种主要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是被男性控制的,虽然男性控制资源的量存在巨大差别。因此,女性在择偶过程中偏爱有资源的男性,她们通过一些直接或间接的线索来判断选择的男性是否具有财富,如果发现其经济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常是她们进行择偶的一个重要标准。跟男性的择偶标准相比,女性比男性更看重经济因素。
第二,偏爱高社会地位。
人作为一种群居的动物,在社会群体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拥有的资源也不相同,地位越高,拥有的资源越多。高社会地位意味着拥有更好的食物、更多的土地、更健康的身心,后代拥有更多获得更高社会地位的机会。因此,在进化过程中女性形成对高社会地位男性的偏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女性对男性职业的偏爱现象。例如,女性偏爱嫁给律师、教授和公务员等。
第三,偏爱年龄大的男性。
有研究表明,女性都偏爱比自己年龄较大的男性,平均年龄差异为3~5岁。但是对于年轻女性来说,年龄差异也是有限度的,并不是越大越好。女性一般不会被更老的男性所吸引,可能的原因是,太老的男性死亡风险更高,不能持续提供资源和为下一代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太大的年龄差异会导致不协调、争吵、增加分离的可能性。因此,年轻的女性只是被那些比自己大几岁且有相当前途的男性吸引,而不会被那些虽然有地位但年龄太大的男性所吸引。
第四,偏爱志向和勤劳。
女性在择偶取向方面表现出偏向勤奋和有志向的男性,缺少志向的男性最不讨女人喜欢。一个男人失去了工作,缺少职业目标,表现出懒怠的特性,女性与他的关系很可能终止。这也是一种人类在进化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一种对最有获得资源能力信号的偏好。
第五,偏爱好的身体。
人类进化中,我们可以发现与某位不健康的人交配会导致一系列的适应风险。例如,不健康的配偶具有容易变得衰弱的高风险、会增加死亡的风险、会传染疾病或病毒给对方而损害对方的生存和繁殖、会把不健康的基因传给下一代。由于这些原因,因此,男性和女性在寻找配偶时均强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