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阅读答案四年级 观潮阅读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4—7题。(13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4.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景象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骑:骑马

  C.随波而逝                          逝:去,往

  D.珠翠罗绮溢目                      溢:满,充满

  5.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则玉城雪岭迹天而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以此夸能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以精炼的笔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弄潮健儿的英姿以及人们观潮的盛况。

  B.文章第一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对钱塘江潮进行描绘,表现了江潮的雄奇壮观。

  C.文章最后一段写江岸十余里间观潮人数众多,热闹非凡,直接表现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D.文章用词精当,寥寥数笔便能绘形传神,如“腾身百变”四个字就刻画出弄潮儿上下翻腾、变化多样的骁勇身姿。

  7.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2分)

⑵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2分)

观潮阅读答案四年级 观潮阅读答案

【答案】4.B

  解析:“骑”是马的意思,名词,读jì。 “乘”是骑、坐的意思。

5.D

  解析:A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却。B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第一个“为”被;第二个“为”介词,替,给。D两个“以”都是凭借的意思。

6.C

  解析:C答案错在“直接表现了”,文章最后一段写江岸十余里间观潮人数众多,热闹非凡,是从间接或是侧面描写出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7.⑴忽然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和物彼此一点也看不见。(译出大意1分,落实“略”的意思1分。)  ⑵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译出大意1分,落实“文”的意思1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394971/149315716.html

更多阅读

四年级第二学期课内阅读试卷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四年级第二学期课内阅读试卷选自《1、古诗词三首》1、你学过哪些山水古诗词?《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2、《独坐敬亭山》描写了敬亭山的景色,表达了 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3、《望洞庭》勾勒出一幅 洞

登山人阅读答案四年级 登山人阅读答案

   登山人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啦,他说:“我是( )。”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 )吧!”也退下来了。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

声明:《观潮阅读答案四年级 观潮阅读答案》为网友够爱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