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培训 心肺复苏急救知识(2)

  CPR的步骤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5-10秒。

  颈动脉无搏动,立即心脏按压。急救员应跪在伤员躯干的右侧,两腿稍微分开,重心前移,之后选择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先以右手的中指、食指沿患者右侧肋弓向剑突滑行,定出剑突上两横指,而后将左手掌沿右手食指向下滑行将掌根放在胸骨中下1/3,再将右手放在左手上,十指交错,握紧左手。按压时不可屈肘。按压力量经手跟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应大于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不低于100次。按压后放松,但掌根不要离开胸部,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相等。按压时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及面色,约2分钟完成5个循环的按压与吹气,然后用5~10秒钟检查脉搏及观察循环征象,此后每2分钟检查1次。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30:2。

  若患者仅有脉搏而无呼吸,应以每分钟10-12次的频率进行人工呼吸。若患者开放了人工气道,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可按照各自的频率进行。

  在进行心肺复苏前应先将伤员恢复仰卧姿势,恢复时应注意保护伤员的脊柱。先将伤员的两腿按仰卧姿势放好,再用一手托住伤员颈部,另一只手翻动伤员躯干。

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培训 心肺复苏急救知识(2)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1)仰头举颏法:抢救者左手小鱼际放在伤病员前额处,用力下压使头部后仰,右手的食指与中指并拢放在伤病员下颏骨处,向上抬起下颏。操作时要注意手指不要压迫病人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免压迫气管,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

  (2)仰头抬颈法:伤病员仰卧,撤除枕头,抢救者一手放在伤病员前额,向后向下按压,使头后仰,另一手托住伤病员颈部向上抬颈。此法有可能造成患者颈椎的损伤,目前很少使用。

  (3)仰头拉颌法:抢救者在伤病员头侧,双肘位于伤病员背部同一水平上,用双手抓住伤病员两侧下颌角,向上牵拉,使下颌向前。同时,使头部后仰,两手拇指可将下唇下推,使口腔打开。此法对患者颈椎损伤较小,对可疑或已有颈椎损伤的患者,应是用此法开放气道。

  气道开放标准:头部后仰的程度要求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地面垂直。

  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 (或口唇 ),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 (或鼻 )内吹 气 ,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物,应使伤员面朝一侧(左右皆可),将异物取出。若异物过多,可进行口对鼻人工呼吸。

  有简易呼吸器时使用简易呼吸器。

  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 代替 A-B-C。理由:虽然尚无人体或动物实验研究证据证明实施心肺复苏时先进行 30 次按压而不是 2 次通气可以提高存活率,但胸外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而且对院外成人心脏骤停的研究表明,将过去的操作程序由“气道、呼吸、胸部按压”改为“胸部按压、气道、呼吸”——即由先“动口”后“动手”改为先“动手”后“动口”。先“动口”,胸部按压往往被延迟,影响复苏效果。改用先“动手”后,可提醒人们在第一时间里迅速开展胸部按压,提高抢救成功率。

  心肺复苏急救的注意事项

  1、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400-6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继续口对口呼吸。

  若伤员口中有异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5、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

  有效和终止抢救指征

  (1)观察颈动脉搏动,有效时每次按压后就可触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后搏动停止,表明应继续进行按压。如停止按压后搏动继续存在,说明病人自主心搏已恢复,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

  (2)若无自主呼吸,人工呼吸应继续进行,或自主呼吸很微弱时仍应坚持人工呼吸。

  (3)复苏有效时,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口唇、甲床转红,甚至脚可动;观察瞳孔时,可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4)当有下列情况可考虑终止复苏:

  ①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

  ②脑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眼球原来位置不变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

  ③当现场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如雪崩、山洪暴发)以及医学专业人员认为病人死亡,无救治指征时。

  注意:停止心肺复苏前,应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取得同意后方可停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402571/161633695.html

更多阅读

急救知识大全 急救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心得一:急救知识培训心得体会参加完两期的急救知识培训,我受益匪浅。20xx年5月19日,在同学那里得知有急救知识大讲堂这样一个公益活动,毫不犹豫跟同学一起参加了第三期的培训,在会上学到了很多急救知识,更加清楚了急救的意义,三个小时的

心肺复苏术实验报告 心肺复苏急救知识

  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

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培训 心肺复苏急救知识(2)

  CPR的步骤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5-10

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培训 心肺复苏急救知识(3)

  美国心脏学会(AHA)2010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125px改为“至少125px”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

急救知识培训习题

  急救能促进复原,避免非必要的移动、小心处理、保持最舒适的坐/卧姿势、善言安慰。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急救知识培训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急救知识培训习题  一、单选题(3分*10=30分)  1、艾滋病传播途径

声明:《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培训 心肺复苏急救知识(2)》为网友神秘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