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世界粮食日是哪一天,国粮局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
2015年的世界粮食日是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让爱粮节粮成为社会的优良风尚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你可以做什么呢,外出就餐不过度消费,剩饭剩菜打包带回,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粮食生产、流通、存储、加工环节的损失浪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世界粮食日的重要价值。
产生背景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主旨目的
促进人们重视农业粮食生产,为此激励国家、双边、多边及非政府各方作出努力;
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
鼓励农村人民,尤其是妇女和最不利群体参与影响其生活条件的决定和活动;
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意识;
促进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
加强国际和国家对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的声援,关注粮食和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
意义
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不仅动植物,而且农作物的品种也在日益减少。古代先农们种植过多达数千种的农作物,而只有大约150种被广泛种植,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其中,玉米、小麦、水稻约占60%,而大多数其它农作物品种已处于灭绝的边缘。随着农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全世界粮食供应正变得日益脆弱。
自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人口论》,提出人口增长将超过生活资料生产的观点之后,人们对他的预言持不同观点。1968年,保罗.爱赫利奇发表了《人口炸弹》;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这两部著作都进一步表示担心说,无限制的人口增长将导致大规模的饥荒。对这种观点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人不仅仅消费,而且还能生产出比消费多得多的东西。70年代末,美国华盛顿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来斯特.布朗争辩说,世界各地的农场主和农民已经用尽了能够提高产量的办法,但稻谷和小麦的产量正开始下降。在亚洲的其它地区,水稻研究人员20多年来也未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
2009年,世界人口正以每年9100万的速度增长,地球提供给人们“足够”粮食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许多人正以焦虑的心情在进行研究。许多国家政府对于举办“世界粮食日”活动都很重视。有的国家首脑在这一天发表演讲,有的国家举行纪念会或发表纪念文章,有的国家科研机构发表粮食和农业科研成果,举办科学讨论会等,以提高人们对粮食以及粮食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2008年我国粮食总量已经超过了1000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水平超过了380公斤,高于世界人均水平的,2013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3.5万吨(12038.7亿斤),并首次突破了12000亿斤大关,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连续10年增产。但粮食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开展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活动,是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粮食局确定“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为“粮食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每一位市民要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自觉从如今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抵制和反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国家粮食局将在当天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2015年世界粮食日是哪一天,国粮局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
2015年的世界粮食日是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让爱粮节粮成为社会的优良风尚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你可以做什么呢,外出就餐不过度消费,剩饭剩菜打包带回,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粮食生产、流通、存储、加工环节的损失浪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世界粮食日的重要价值。
产生背景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主旨目的
促进人们重视农业粮食生产,为此激励国家、双边、多边及非政府各方作出努力;
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
鼓励农村人民,尤其是妇女和最不利群体参与影响其生活条件的决定和活动;
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意识;
促进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
加强国际和国家对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的声援,关注粮食和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
意义
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不仅动植物,而且农作物的品种也在日益减少。古代先农们种植过多达数千种的农作物,而只有大约150种被广泛种植,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其中,玉米、小麦、水稻约占60%,而大多数其它农作物品种已处于灭绝的边缘。随着农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全世界粮食供应正变得日益脆弱。
自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人口论》,提出人口增长将超过生活资料生产的观点之后,人们对他的预言持不同观点。1968年,保罗.爱赫利奇发表了《人口炸弹》;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这两部著作都进一步表示担心说,无限制的人口增长将导致大规模的饥荒。对这种观点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人不仅仅消费,而且还能生产出比消费多得多的东西。70年代末,美国华盛顿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来斯特.布朗争辩说,世界各地的农场主和农民已经用尽了能够提高产量的办法,但稻谷和小麦的产量正开始下降。在亚洲的其它地区,水稻研究人员20多年来也未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
2009年,世界人口正以每年9100万的速度增长,地球提供给人们“足够”粮食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许多人正以焦虑的心情在进行研究。许多国家政府对于举办“世界粮食日”活动都很重视。有的国家首脑在这一天发表演讲,有的国家举行纪念会或发表纪念文章,有的国家科研机构发表粮食和农业科研成果,举办科学讨论会等,以提高人们对粮食以及粮食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2008年我国粮食总量已经超过了1000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水平超过了380公斤,高于世界人均水平的,2013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3.5万吨(12038.7亿斤),并首次突破了12000亿斤大关,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连续10年增产。但粮食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开展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活动,是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粮食局确定“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为“粮食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每一位市民要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自觉从如今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抵制和反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国家粮食局将在当天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