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运用与写作 公文写作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一、模糊语言的含义

  公文的语言从总体上讲可分为精确语言和模糊语言两大类。精确是公文的基础和生 命,但在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条件下却又必须使用模糊语言。所谓模糊语言即指 外延小而内涵大的语言,例如“通过这次政治学习,使全厂大多数职工受到了深刻教育”,其 中的“大多数”即为模糊语言,具有不定指性,其表量是模糊的,但表意却是准确的,这是模 糊语言的基本特性。精确语言,其语义符合它所表现的客观实际事物的原貌,符合它所表 现的客观实际事物的具体情况;而模糊语言,则只取某种意向,其语义既不够十分的明确, 也不够十分具体:例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期使我们焦虑的农业生产所以 能够在短时期内蓬勃发展起来,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强大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 大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 这几年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也已经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采取了 一些重大措施,到得了显著的成效和重要经验,使经济生活开始出现了许多未有的活跃 局面。但是城市改革还只是初步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严重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种种 弊端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目前,城市企业经济效益还很低,城市经济的巨大潜力还远 没有挖掘出来,生产、建设和流通领域中的种种损失和浪费还很严重…

  一 在上述引文中,凡加点的语言,都叫做模糊语言。就模糊语言表达的时间来说,“长 期”、“短时期内”、“目前”、“这几年”等,这些词语,其长短、快慢的含义大都没有截然明显 的界限,几年算长期?“短时期内”指几年?几个月?都无具体规定。从行文看,也无法具 体规定,只能取其意向而已。就模糊语言表述的程度而言,“巨大”、“强大”、“大胆”、“重 大”、“显著”、“初步的”、“严重”、“根本上”等,这些语词,其含义的深浅,高低.亦无法作出 具体明确的量化规定。同样,表述范围的模糊语言,其语词如“全面”、“许多”、“一些”、“种 种”、“整个”等,表述频率的模糊语言,其语词如“继续”、“不断”等,其含义也只有大体意向 而已。 公文中为何使用模糊语言?诚然,公文是经国之大业,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盛衰兴 亡,其政策规定和基本策见,只有通过准确的语言,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发挥应有的功能。 但是,在公文写作中,有时候,在特定的语境中,作者撰写者,只有运用模糊语言,才能实现 表述上的准确,因为“模糊观念是比清晰观念更富有表现力”(《康德传》第115页)。作为 受文者,只有在模糊语言中,才能求得恰如其分的理解,这正如英国语言学家琼斯所说:“我 们大家,包括那些追求‘精确无误的人’,在说话和写作时,往往用不精确的、模糊的、难以下 定义的术语和原则。……但仍能相互了解。”(《语言学和现代科学》第182页。)使用模糊 语言,是公文写作中值得注意的一个语言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客观世界中确实存在着 大量的模糊或者相对模糊的事物,还没有确切的语言能够表达之;或者人们对某些客观事 物的认识,尚处于模糊状态之中,只能用模糊语言来反映之。譬如,公文涉及的一些事物, 正处在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用精确的语言,根本没有办法反映这个变化过程,所以只能 用模糊语言表达才较为准确。另外,为了正确表述公文思想内容的需要,有时还有意识地 运用模糊语言,以期收到既表意准确,又用语委婉之效,或者使阐述的问题既恰如其分又留 有余地。如果用精确语言加以表述,因过于固定化,表意反而不准确了。同时,公文用语贵 在概括,在表述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时,使用概括性较强的模糊语言,既符合语体特点的要 求,也能给人以相对准确的印象。

  二、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使用

  那么,在公文写作中,如何正确使用模糊语言呢?首先,要根据公文表达策见的需要,视具体语言环境,来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模糊语言。 在某一语言环境中,既可以使用精确语言,也可以使用模糊语言,这时就要加以比较,推敲 一下使用哪种语言,能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就使用哪种语言。例如:“在教育结构上,基础 教育薄弱,学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合格的师资和必要的设备严重缺乏,经济建设大量急 需的职业和技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高等教育内部的科系、层次比例失调。”(《中共 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中运用模糊语言,较准确表达了教育体制的弊端。因为 从宏观上着眼,基础教育薄弱到什么程度,是很难用量化指标说明的,也难以具体到缺少几 所什么样的学校,或者缺乏多少什么样的教师这样的程度。 其次,要正确把握模糊语言的“隶属度”,准确运用模糊语言,使公文表达尽可能严谨周 密,无懈可击。任何公文,都具有法定的严肃性、权威性,它是规范人们社会活动的法定根 据。因此,在语言上要晓之以理,告之以规,使人们明于行止。在表述上要精当细密,严谨 准确。这就要求公文撰写者在运用模糊语言时,要能准确地把握住模糊语言的“隶属度”。 例如:

  《新闻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

  第一条(略) 第七条助理记者、助理编辑 任职条件:(略) (一)初步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理论,了解党的方针、政策;

  (二)基本掌握采访、编辑业务和本职工作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写作水平;

  第八条记者、编辑 任职条件:(略)

  (一)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理论,有一定的政策水平;

公文运用与写作 公文写作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二)具有较系统的新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熟悉自己所从事的 报道领域的基本情况;

  (三)熟练地掌握采访、编辑业务和本职工作的专业技能,能较好地处理和采编各 种新闻体裁的稿件或节目,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工作有一定成绩;

  第九条主任记者、主任编辑 任职条件:(略)

  (一)具有相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二)具有系统的新闻理论、专业知识和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新闻专业的 某一方面有研究和专长,有一定水平的论著;

  (三)新闻工作经验比较丰富,能解决采编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工作成绩显著;

  第十条高级记者、高级编辑 任职条件:

  (一)具有较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二)能运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新闻工作的实践和新闻理论的研究,并有较深的造 诣,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较多和较高水平的论著,有些可作范文: 在上述引文中,模糊语言的“隶属度”掌握得很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新闻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采访、编辑和本职 工作的专业技能”分别是新闻工作者素质要求方面的三个模糊概念,即三个模糊集合, 而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记者、编辑,主任记者、主任编辑,高级记者、高级编辑对它们的 隶属程度,分别是“初步掌握”、“系统学习过”、“基本掌握”;“掌握”、“具有较系统的,,、 “熟练地掌握”.、“具有相当的”、“具有系统的”、“经验比较丰富”;“具有较高的”、“能 运用”、“并有较深造诣”、“经验丰富”、“采编业务方面有创新”等,这就是不同新闻职 称对三个模糊集合的隶属度。这些隶属度,也是模糊语言,但它们之间相比而言,又具 有相对的精确因素: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水平”这个模糊集合而 言,高级记者,高级编辑的“具有较高的”,隶属度最大;主任记者、主任编辑的“具有相 当的”,次之;记者、编辑的“掌握”,再次之;助理记者、助理编辑的“初步掌握”则最小。 较高的、相当的、掌握、初步掌握,相对来说又包含精确因素。 有时,为了准确运用模糊语言,正确区别词语的隶属度,还需要恰当地使用限 制词。譬如对“好”字,如前面加上较、很、极、特别、非常等,变成较好、很好、极好、特别 好、非常好,既区别了隶属度,又达到了表述上的准确,发挥了模糊语言在公文写作中的 特殊功能。 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运用,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时间。常用的有“最近”、“不久前”、“近年来”、“过去”、“现在”、“将 来”、“一直”、“曾经”、“已经”等。

  (二)表示地点。常用的有“附近”、“一带”、“周围”、“左右”等。

  (三)表示方式、方法。常用的有“严格认真”、“逐步”、“多种形式”、“合理”、“斟 酌”、“适当”等。

  (四)表示主观评价。即用判断的语言形式,表达一种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和态度, 这种认识往往带有较大的模糊性。例如“这篇报告的主流是好的,是比较符合要求 的”,用“好的”、“比较符合要求的”等模糊语言,,对报告进行了恰当的评价。 (五)表示频率。常用的有“反复”、“多次”、“往往”、“再三”、“三令五申”等。

  (六)表示分寸、程度。常用的有“个别”、“大部分”、“基本上”、“显著”、“更加”、“相当”、“大体”、“较大”、“十分”等。

  (七)表示条件。常用的有“对违反……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经领导批准 后”、“在可能情况下”、“符合下列条件者”、“确因工作需要”等。 需要注意的是,模糊语言不是含糊语言。两者相比,模糊语言具有定向的明确性, 委婉、含蓄不是模棱两可,灵活自然不是无拘无束、漫无边际,简明规范不是含混不清、 信手拈来。 运用模糊语言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恰当、得体。模糊语言表现力极强,内涵极其丰富,使用时应注意恰当得 体,该用则用,切忌随意滥用;否则,将有损于公文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第二,要注意模糊语言的相对性。在实际写作中,模糊语言往往要与精确语言配合 使用,虚实结合,相得益彰。否则,模糊语言充斥全篇,势必一塌糊涂,乱人耳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452271/377053727.html

更多阅读

对比手法在记叙文写作中的运用 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作文

对比手法在记叙文写作中的运用【高考例文】品味时尚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就像飞鸟划过整个头顶,就像牧童吹着那悠长的笛,就像整个山坡开满了鲜艳的花却又迅速枯萎。我知道忧伤与寂寞又一次占领了我的心房。自从于偏僻的小村考到这个繁

作文训练:蒙太奇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

(一)“蒙太奇”组合蒙太奇即电影中的镜头剪辑和组合艺术。电影就是由许多镜头剪辑组合而成的。这种手法可以用到写作中,就是努力追求内容的情境感,也可以把生活情境组合起来。(二)学习导演镜头剪辑一组复仇故事的镜头和画面下面是鲁迅小说

写作中常用思维方法 常用思维方法有哪些

第二节、写作中常用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包括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两大类。抽象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方法与辨证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分析、综合、概括、演绎、归类、类比等。形象思维方法主要有想象和联想等。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分为

财产保全申请书 财产保全申请书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要领

财产保全申请书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要领――简介财产保全申请书,是当事人一方在起诉前或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 请求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以维护和保障其权益得以顺利实现而提交的法律文书。财产保全申请书的基本格式与写作

声明:《公文运用与写作 公文写作中模糊语言的运用》为网友追逐你日夜不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