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心理学:如何结束一段友情

  我们从小就学会交朋友,但当我们长大、成熟,我们会跟一些人说再见。如何结束一段友情?也许没有绝对正确的做法,但尽管参考别人是怎么做的。

  一、

  Jeryl Brunner是曼哈顿的一名作家,二十几岁的时候,她认识一个朋友,正好属于人在年轻时初到一座新城市里开始奋斗时认识的那种,这样的熟人在人们的社交圈中比比皆是。她的这位朋友风趣、外向、时髦,不管是在Area(注:纽约著名夜店)里跳一整夜舞,还是郊游去新泽西的Neiman Marcus(注:美国著名商场品牌)折扣店血拼一整个周末,她都随时奉陪。

  但当Brunner女士年届四十之时,她们共度闲暇的理由却越来越不明确了。“我们几乎就像活在不同的电影里。”现年46岁的Brunner女士说道。“我们在什么是重要的这种基本问题上没有共同语言。我对物质方面不太感冒。我是那种会花100美金看场戏的人,要么用来享受某种体验。她的愉悦感却来自拥有一只Gucci手袋。”

  她决定是时候离开她的朋友了。于是,Brunner女士采用了“坏男友法”,不再给她打电话。她的朋友前几次并没在意,有几次尴尬的谈话中,问起 Brunner女士为什么总是太忙没时间碰头,那之后她朋友终于明白了她的弦外之音。但是几年过去了,这场绝交问题似乎还是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我希望当时能用不同的方式处理。” Brunner女士说,“我想,与其让她们继续胡乱猜想,还是要对人家负责任的。”

  Jeryl Brunner 声称她对一个希望疏远的朋友采用了“坏男友法”——不再打电话,不再联系。

  二、

  是否存在一种告诉朋友,是时候散伙的正确方法呢?

  多亏了Facebook,“取消关注”的概念已然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鼠标轻轻一点,你就可以从你的好友花名册上除去某人,再也不必看一条烦人的状态更新,再不要看一张他的度假照片,让他从你生活中永远消失。

  在现实世界中可不是这么回事。即便有研究显示,人们成年以后要除去自己社交圈里的“杂草”是很自然的、或者说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试图取消关注朋友的人发现,事情会发展得跟一场小型离婚纠纷一样——夹杂着尴尬的交流、胡诌的借口、受伤的感情,以及持久不散的恶意。

  三、

  就连最不挑食的社交好手都承认,有时候有必要把某些人的名字从他们的小黑本上划掉。

  Roger Horchow是百老汇的制作人,曾经因在Malcolm Gladwel的《转折点》一剧中扮演一名出色的“联系者”而声名鹊起,意思是,他能玩转社交圈,其潜在才能就是维系社交圈内一帮朋友的关系。但即便是他,也得把某些人束之高阁。

  人们开始“甩掉‘初始老友’,也就是那些早期单身时认识的朋友,或是刚开始工作时认识的同事,或是早结婚的夫妻,他们的小孩长得还像你生的。” Horchow先生说,他和女儿Sally一起写了《友谊的艺术:70条简单规则帮你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圣马丁出版社,2006)一书。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无可避免的人生阶段,人们从某一时刻起变得成熟、自觉,从而意识到他们是谁、他们的余生想获得什么,而且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哪些朋友值得全力关注,而哪些只是在消耗精力。换言之,是时间筛掉了人们年轻时交上的朋友,而彼时人们还是为了“多多益善”而交友。

  四、

  这种筛选过程甚至还有个学名,叫“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这个术语由Laura L. Carstensen造出,她是名心理学教授,加利福尼亚斯坦福长寿中心的主任。Carstensen博士的数据显示,和熟人的交流次数在17岁以后开始减少(假设这是在社交异常活跃的高中时代以后),而后在30到40岁之间交流次数再次增多,一直到40到50岁期间才开始显著减少。

  “时间期限还很长的时候,典型情况下也就是人们还年轻时,我们收集朋友,探索友情,我们对各类新奇的事物感兴趣。” Carstensen博士说,“你可能会去你根本不想去的派对,但知道你该去——往往在那里你遇见了未来的另一半。”

  有人会想起Joan Didion(译注:美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的散文《向以往告别》(Goodbye to All That)。文中,Didion女士会想起她在23岁乘出租车的经历,其间她试图说服一个年龄稍长的男性朋友陪她去派对,因为那里会有些“新面孔”。

  她写道:“他确实就笑得差点噎住。”她继续写道:“似乎这是最后一次他去一个别人保证有‘新面孔’出现的派对,房间里有15个人,女人中有5个跟他上过床,男人中只有2个他没欠过钱的。”

  五、

  然而,这还不是两鬓开始斑白后出现的唯一问题。人们年届30的时候——他们中许多人经历着结婚生子等生活变化,他们经常会觉得被责任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他们就对那些不那么重要的朋友越来越没耐心,Carol Landau博士说道,她是布朗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临床教授。

  但这个过程并不总得那么痛苦。波士顿27岁的儿童作家Annie Cardi最近在弗吉尼亚大学聚会时发现,一个大学老友和她不约而同跟对方切断联系,聚会时她们跟共同的好友交谈着,然后尴尬地发现她们两人谁都没有邀请对方参加自己即将到来的婚礼。

  “这并非针对个人;我们只是自然地疏远了。” Cardi女士说道,“事实上,交谈过后如释重负,误会完全解除,我们俩离开的时候都不难受。我知道如果看到她的婚礼照片在Facebook上贴出来的时候,我会为她高兴的。”

  六、

  但当绝交冲动不是双向的时候,可得三思而行了。

  “在你结束一段友谊之前,第一步是,要非常认真、非常严肃地考虑你是否想结束这段特殊的友谊,还是你只是想缓和一下。” Jan Yager说,他是一名友谊教练,也是《友情伤害感情时:如何处理背叛、抛弃或伤害你的朋友》(Simon & Schuster,2002)一书的作者。“一点点推开总是要比一下子不再共享隐私要更客气些。”

  被动的方法有时也能管用。46岁的Marni Zarr是亚利桑那州平顶山地区的代课教师,她从父母的圈子里认识的一位朋友拖累了她,因为她总是纠缠不清还非常好胜,她决定绝交的时候就采用了被动方式。Zarr女士在交谈的时候尽量少说自己的事,不再谈论自己的感受,对未来的雄心壮志也含糊带过。

  “我采用了自行拉远距离的策略:不是立即回应话题。”她回想道,“我回答了重要的事情,但没有回应‘嗨,你好吗,今晚过得怎样?’这类问题。”

  被动方式挺管用,慢慢地,Zarr女士跟朋友不那么亲密了,而更像泛泛之交,但最终她为将前好友置于痛苦的自我怀疑境地而感到内疚。

  “她向我们的其他朋友打听:‘你知道怎么回事吗?Marni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呢?’” Zarr女士回想道,“朋友们只是说,‘哦,不是的,她是真的很忙。’我是很忙。任何人都可能很忙。但你真想要跟朋友聚会,你还是会为他们腾出时间,即便只是几分钟。”

  七、

  83岁的Horchow先生自从弗兰克林·罗斯福任总统以来,就开始仔细地增加或减少朋友,他偏好绅士点的做法。

  “在任何年龄,甩掉一个朋友都是件非常微妙的事情,而且应该善意地处理。”他说道,“你不想宣告你们的友情在衰退,或者结束了;你不想非得说些什么。如果被人问到为什么你们很久不见对方了,你就得说得模糊些。‘我只是太忙了’或‘我最近经常出差。’”

  确实,诚实可能并不是最好的策略,布朗大学的Landau博士说道:“你得记得,为了不伤害别人的感情,善意的谎言是可取的。”

  八、

交际心理学:如何结束一段友情

  Jeff Newelt 在“老同事打电话来时”“总是有其他计划”。

  被动方式在双方关系疏远的友谊状况下是可行的,Jeff Newelt 说道,他是曼哈顿的一名社会媒体咨询师。在他那行里,他认为他的工作就是交友,但几年以前,他决定有必要清理掉一些多余的关系。

  他的解决办法就是把他的社交基础划分为两大类:“线性”(基于深厚的感情建立的持久交情)以及“非线性”朋友(仅仅基于过去共同的经历如旧工作的偶然交情)。

  “我有些同事朋友,原来下班后经常一起出去放松,为了培养团队默契,或者因为某人是我上司。” 40岁的Newelt先生说道,“我走了以后,和这些人的交情仍然维系着。我不恨他们。我喜欢他们。因此我甩了他们。甩的时候不那么无情,因为我喜欢他们;我不想伤害他们的感情。他们请我出去玩时,我只说我有其他的计划了,每次这样,再来几次,如此往复,他们就明白了。不用任何交谈,不用咬牙切齿,也不用哭哭啼啼。”

  九、

  但不是所有朋友(或前好友)都会那么轻易就甩掉。康奈提州诺沃克的办公室经理 Carolyn Miller 在她35岁左右发现自己不愿意再忍受一个老友的霸道作风,所以她给她发了一封 email 作最后通牒,信中罗列了她的各种不满,并要求分道扬镳。她的朋友给她打了电话,求她重新考虑。Miller 女士还是坚持原来的立场。

  几星期后,Miller女士的祖父过世时,这位朋友寄给她一封信,怪怪地写道,他生前是一名出色的老兵(而其实她祖父根本就没参过军),不久以后,又寄了一封她婚礼的邀请函。Miller 女士退回卡片,拒绝了邀请,那朋友就打电话问她为什么。

  打那通电话的时候,Miller女士知道是时候给她们的友情判死刑了。“我希望你今后的生活充满爱、快乐、平静和幸福,但我们的友谊结束了。” Miller女士回想着说道,“我说了再见,挂断了电话。那晚,我见了另一个朋友,一起喝酒,实话说,我很难过。我跟一个朋友离了婚。”

  十、

  华盛顿的心理学家Dorree Lynn回想起来,她曾疏远过一个女性朋友,因为她觉得她们再没有什么共同价值观了,结果在她们的社交圈里流言蜚语倒是传开了。

  “有谣言说,我已经变成势利鬼了。”她说,“这太残酷了。”

  许多感情专家推荐,要想避免诽谤和持久不散的坏心情,最好采取某种直接方式,即在恋爱谈崩掉时使用的那种策略。要克服流言问题,最低限度的方法是写一封诚挚的信,甚至 email(但千万别发短信;那可就太残忍了)。加利福尼亚艾西诺的临床心理学家Erika Holiday在“菲尔医生”等电视节目上谈起人际关系问题时说,一场面对面推心置腹的谈话会更好。

  “约好一个时间,你们可以跟朋友坐下来。” Holiday 博士说道,“不是为了批评对方,而是要告诉他们,‘你跟我的生活不合拍了,我们的生活轨迹不同了。’”

  十一、

  试验性的分开可以缓和打击程度。

  “你可能还想建议暂时冷却一下,或者在几个星期或几个月过后重新联系。” 友谊教练Yager博士说,“你的前好友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其他可行的友情上,而忘了到时候跟你恢复联系。”

  这样直接的方法最终可能很有效,但仍然会引发跟分手一样的痛苦和尴尬,住在波士顿的一名博主Erika Johnson说道。几年前,她发现自己对20岁出头后发展的友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因为她们的友情开始令她备受折磨。

  在她生活中每做出一次选择——无论是重回校园读研,还是搬去郊区,这个朋友都会以轻蔑的态度回应。Johnson女士决定打个电话就此了结这段友情。

  “我想说的重点是,人生苦短,我非常重视自己的幸福,得尽量消除这些负面干扰。” Johnson女士回想道。几个月来,这位前好友不断试着跟她联系。Johnson女士感觉很糟,尤其是当她们共同的好友告诉她,她给这位朋友带来的痛苦的时候。

  不过最终,从共同好友那边的反馈开始变调了。她们说,她的这位老友在她们友谊破裂以后一直在深刻反省自己。Johnson女士总结道,过去彼此承受的痛苦可能还是值得的,甚至她或许会考虑跟她重修旧好。

  十二、

  那么就有另一个问题:友谊究竟会不会结束?

  10多年前,在社交网站把“取消关注”引进日常词汇之前,多伦多的一名私人体能教练Scott Laing试图取消对一个朋友的关注。他在20来岁的时候很喜欢跟这个朋友泡泡吧、打打桌球,但现在他觉得他们之间产生了隔阂。现年46岁的Laing先生 “结束游戏”的策略是,趁一次欧洲旅行的机会,在物理和情感上拉开和他朋友的距离。他在前3个月里寄了几张明信片,然后就再无联络了。他想,这样算是结束了吧。

  但是,去年春天的时候,他却惊奇地发现15年来的第一次,那位朋友主动跟他联系。他在Facebook上把他加为好友了。

        注: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爱华创业职场栏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51171/896503342.html

更多阅读

一首歌,一句歌词,一段过往----林俊杰 林俊杰有一首歌很污

一首歌,一句歌词,一段过往----林俊杰1.我要离去别在哭泣,不要伤心请你相信我,要等待我的爱,陪你永不离开---《会有那么一天》2.冻结那时间,冻结初遇那一天,冻结那爱恋,冻结吻你那瞬间 ---《冻结》3.错与对竟然也凑在一堆,我细胞己崩溃,谁大声

如何成为一名接近中等水平的原画设计师 原画设计师工资

前一段时间参加原画人论坛的征文活动,这篇作文入选了,感谢原画人论坛送我的年鉴。下面虽然是我写的,但是惭愧的是,我一条也做不到。如何成为一名接近中等水平的原画设计师前篇 气场大部分从事美术工作的朋友,往往喜欢在自己周围包裹住

我和老太太攸的性事 如何把一段性事写的不那么淫秽?

7、26更新感谢 大叔的赞,带来了这么多小伙伴。目前3个故事。持续更新。为了方便大家观看,老故事放后面。《登月》 几十年前,我也是一大哥,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的小弟那可是数以亿计的。 “老大!发射站已经准备就绪了!我们弟兄们要

声明:《交际心理学:如何结束一段友情》为网友天生意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