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同伴的行为 正确对待0-6岁宝宝的“不合作”行为

  0-2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由于大部分处在大动作技能逐步发展,精细动作尚不十分自主,语言表达能力相对滞后的年龄段,“拒不合作”往往是通过大动作或者简单的语词表达出来的,其中最典型的是喜欢动手、喜欢说“不”。

  不合作表现一:动不动就抓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11个月的彤彤开始喜欢用手抓人,经常抱她的我和外婆,生疼生疼的,训他,他还一副无辜的样子,给他讲道理,他也没有收敛的意思……

  原因分析

  这么小的孩子喜欢抓人,还没有道德意义上的伤害动机,更可能的原因是如下几种:(1)由于交往技能不发达,用抓人来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外婆的喜爱之情;(2)某种愿望受阻而语言尚未充分发展,就选择了用抓挠来表达自己的情绪;(3)被妈妈或外婆冷落,借以引起他们的注意。

  应对方法

  训孩子虽然可能凑效,但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因为孩子抓人也许是出于爱意,一律用训来解决很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冤枉。讲道理是相对温婉的方法,但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尚需一定的艺术。句式不能太长,也不能用否定句,否则孩子的头脑一下子加工不了这么复杂的信息,最有效的是配合动作的正面表达,比如,一边抓住孩子的手,一边告诉她:“轻轻地摸一下哦”。如果孩子照做,还可以给他微笑或亲吻鼓励,强化他的行为。

  不合作表现二:爱上说“不”

  进入一岁半的六六,忽然多了一个小癖好,那就是跟妈妈对着干,乐此不彼,妈妈让她快点起床,“不”,过马路妈妈要牵她的小手,“不要”,让她饭后再喝饮料,“不”……经常弄的妈妈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原因分析:

  六六的这个特点,其实是一岁半左右的孩子常见的行为表现,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芽。这使得他们喜欢用否定性的语言确认自己的存在,借以挑战身边的大人。不过,大多数时候,他们的“不”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并不是真的“不”想做当前的事情。

  应对方法:

  当孩子喜欢说“不”的时候,不妨换一种方式跟孩子说话,比如:“宝宝,你是想现在起床呢还是再睡两分钟?”、“你是想吃卷心菜还是想吃玉米烙呢?”、“你是想让妈妈牵你这个手还是那个手呢?”,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孩子在获得被尊重的感觉之后,直接拒绝的概率就会减少许多。

  2-4岁

  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步发展,活动范围增加,有了初步的交往活动,不合作行为更多地表现在与别人互动时的情绪和行为表达方式上。比如,大脾气、喜欢捣乱、不愿分享等等。

  不合作表现三:大脾气

  接近两岁的小家伙,脾气越来越大,做什么事情,稍不顺心就大吵大闹甚至大哭大叫,甚至会赖地撒泼,经常弄的爷爷奶奶无所适从,不顺着他吧,小家伙会闹个没玩,顺着她吧,则意味着要冒原则性的危险:允许小家伙一个人过马路,允许小家伙做危险的动作,吃不该吃的东西……

  原因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渐渐有了自己的主张,而且,由于他们特有的“自我中心”式的思维,还特别排斥他人的“异己”想法或行为,难以容忍自己的愿望受阻的现实,但这个时候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有限,怨气在心口难开,自然就容易借助发脾气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应对方法:

  大脾气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家长对此要有所思想准备,不轻易给孩子扣“大脾气”、“坏脾气”的帽子,否则容易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还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满足其合理的需要。一些需要即使看起来不合理,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适当满足一下也无妨。如果不能满足,就给他讲讲道理,适当安慰他的情绪,允许孩子用哭泣来表达失望,或者试着转移一下注意力。如果实在耐心不起来,冷处理一下也可以,总之最好不要来硬的,否则孩子会变本加厉的,而且孩子的自我意识还在发展中,动不动就强迫他放弃自己的主张,也不利于她获得自主意识。

  不合作表现四:护东西

  彤彤本来是个非常大方的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就会给来玩的小朋友拿玩具了,可是进入两岁之后,小家伙一下子变得“小气”起来,只要是他的东西,谁也不能碰,更为夸张的是,有时候遇到好看、好玩的东西,他也会毫不客气地霸占起来,不让别人动,怎么训都不听……

  原因分析:

  无论是原来多么善于分享的孩子,到了两岁左右,都可能经历一个喜欢揽护东西的阶段,不愿意跟别人分享,即使她最亲近的爸爸妈妈。专业人士把这个阶段称为“物权敏感期”,它意味着孩子的心智已经发展到主张自己所有权的阶段。

  应对方法:

  孩子到了“护东西”的阶段之后,家长首先要尊重这一自然的发展规律,孩子的所有权,让他自己做主,哪怕孩子把气氛弄的很尴尬,也不要强迫孩子,否则孩子很容易习得一种意识:自己的东西是不能做主的。甚至还会认为:妈妈更喜欢分享他东西的那个人,我的感受对妈妈来说不是那么重要。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不是多么好的事情。经常被强迫分享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变得不敢主张自己的正当权益。但不强迫不意味着要放弃分享行为的引导和示范。家长依旧应该在孩子面前示范分享行为,给孩子创造条件体验分享的快乐,比如,给孩子一个橘子,让他帮忙分给大家,然后让他体验与大家共享的快乐,另外,当前市面上有许多相关的主题绘本,比如《圣诞快乐》、《彩虹色的花》、《神奇的花瓣》、《鸽子捡到一个热狗》等等,都可以买给孩子看,孩子总是比较喜欢模仿绘本中的卡通人物的,一旦他们认同了故事中善于分享的形象,就可能模仿他们的分享行为,即使还不那么自觉,家长在进行分享教育时也多了一个抓手,那就是再遇到孩子揽护东西时,可以委婉地提醒她“小兔波利是怎么做的呢?”、“如果换成小猫,他会不会这个样子啊?”以此唤起孩子的分享意识。

  不合作表现五:故意捣乱

  随着年龄的日渐增长,原本就比较活泼的坤坤越来越喜欢兴风作浪,调皮搞鬼,让人怜爱之余,也常常让我们无所适从,比如,今天早晨一大早,小家伙就乐此不疲地在洗手间里玩起了舀水的游戏,我见状去制止他,他却毫无收敛之意,反而一边笑眯眯地看着我,一边继续往地上勺水,像放慢镜头似的,一副挑衅的表情……

  原因分析: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故意捣乱对于他们来说可是意义重大,因为在捣乱的过程中,他们可以达到如下“目的”:1、体验自己的力量。原来做点奇怪的小动作可以弄的别人那么紧张啊,太好玩了!于是,幼弱的她便可能喜欢上捣鬼的游戏,并在借此左右别人的情绪中获得“强大”的自信和乐趣。2、发泄旺盛精力。两岁的孩子,大动作技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喜欢到处探索,但由于活动和交往空间的限制,这些意愿通常难以得到满足,在旺盛的精力还没有更理性的宣泄渠道之前,捣乱、搞鬼当然成为一种选择。3、满足情感需求。有时候孩子淘气则是因为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想借此引起大人注意,进而获得关爱。

  应对方法:

  引导孩子的捣鬼行为,不能强行压制,否则孩子即使一时变乖了,也是治标不治本。耐心分析孩子捣鬼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方为良策。比如,如果是因为情感需求的缺失,就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如果是因为旺盛精力无处发泄,就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给孩子找个玩伴,让孩子更妥当地释放自己的能量。此外,当孩子通过捣鬼来试探我们的行为反应的时候,我们也要及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借机帮他们调整行为底线。比如,当孩子拿着插头玩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妥善制止,平静地把孩子抱开,告诉他们插头是用来通电的,不是用来玩的,并进行更安全的防护。

  4-6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进入了人际交往敏感期,主动、积极的同伴交往活动越来越多,在跟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这一时期的不合作表现,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中比较任性。

  不合作表现六:难以出口的“对不起”

  从小我就非常注意对骏骏进行文明礼貌的交往技能教育,在大部分情况下,骏骏还算比较配合,能够礼貌地跟别人打招呼,给客人拿水果之类的。但也有一个问题,让我感觉很头疼,那就是不小心触犯别人的时候,你让她道歉,真是千难万难,有时候即使逼的他眼泪汪汪的,那个“对不起”他说不出口……

  原因解析:

  孩子出现这种拒不道歉的情况,有时候并不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不想跟对方修复关系,而是因为孩子在冒犯别人之后,自己也常被吓着了,这个时候,你让她道歉,他是没有勇气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犯了错的孩子,也是需要情绪疏导的。

  应对方法:

  孩子犯了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向对方道歉,但如果孩子已经面有惭色或表情惶恐,那句“对不起”又实在说不出口,就不要太拘泥于道歉这个形式,如果觉得实在过意不去,先替孩子道歉一声也无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其实,有时候,适当对孩子宽容一点,孩子反而更容易“下不为例”!

  不合作场景七:“人来疯”

正确对待同伴的行为 正确对待0-6岁宝宝的“不合作”行为

  菲菲是个“人来疯”,家里一来客人,就喜欢出风头,上蹿下跳,甚至动辄打扰大人和客人之间的谈话,真让妈妈真尴尬,训她吧,守着客人不好意思,不训她吧,这家伙欢的像匹小野马……

  原因分析:

  “人来疯”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种:(1)渴望得到关注。平素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不够,致使孩子不得不想办法吸引家长的注意;(2)空虚无聊。家长忙于招待客人,使得孩子因寂寞难耐而寻机作乱。(3)家长平时对孩子管的太严,孩子的情感被压抑,客人的到来,让他们找到了发泄机会;(4)自我表现的欲望。孩子有了本领,就会有自我表达的欲望,而客人的在场,则给他们提供了舞台。

  应对方法:

  为了避免孩子因被忽视而作乱,家长可以适当让孩子参与招待活动,比如,郑重向客人介绍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帮父母摆摆桌椅碗筷,给客人拿个水果,给孩子适当插话的自由等。

  即时孩子的闹腾影响了主客之间的交流,最好也不要当面惩罚和训诫孩子,以免孩子因自尊受伤而“破罐子破摔”大哭大闹,采用转移注意力等比较缓和的办法更为可取。比如,给孩子一件她从来没有玩过的玩具;借机让孩子搭个积木给客人看看等等。

  如果孩子表达出希望展示本领的愿望,也不妨在征得客人同意的情况下,让孩子表演一下,一般来说,表演完毕客人总会给孩子一定的夸赞,孩子的“向好心理”也会因此被强化,如果此时家长再对孩子进行礼貌待客之类表扬与心理暗示,则孩子一般就不好意思再作乱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521271/226553153.html

更多阅读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意义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到底有什么意义  首先,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  其次,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自己的事情自

用心对待顾客的句子 怎样正确对待顾客的方式

  按顾客喜欢的方式对待顾客,离成功便只有一步之遥。  许多推销员把"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视为推销的黄金准则。问题是,推销员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并非与顾客完全一样,推销员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待顾客,有时会令顾

第29节:对别人的行为产生过分的情感反应或行为反应过度

系列专题:《提升领导者影响力的马车:领导力的源泉》  对别人的行为产生过分的情感反应或行为反应过度  我们都能意识到别人身上有哪些东西是招人反感的,有哪些行为是人们不喜欢的,其中有些东西或行为是我们无法容忍的,是能把我们惹

声明:《正确对待同伴的行为 正确对待0-6岁宝宝的“不合作”行为》为网友木槿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