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雨涝,雨涝小常识大全
爱华阅读配图
一、定义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二、形成的原因
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降雨量大而急,而且城市硬化路面越来越多,使雨水无法下渗,或渗透很慢。另外,如果城市排水设施不够完善,或运转不正常,使得排水不畅,也会造成雨涝显现。
三、雨涝的特点
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四、雨涝和洪水灾害之间的关系
雨涝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常和洪水灾害有密切关系。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洪水灾害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滥所造成的灾害;雨涝是指因渍水、淹没造成的灾害。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洪水除危害农作物外,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所以进行灾情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时,大多难以准确界定区别,此时统称为洪涝灾害。
五、雨涝最严重的地区
根据历史雨涝统计资料,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全国雨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概括而言,雨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六、雨涝的分布特征及发生规律
1、全省性雨涝 。典型年份62、63、65、69、70、71、72、74、75、80、82、83、84、86、87、89、90、91、93、96。
2、区域性雨涝。淮北东部地区夏涝多,在淮阴-新沂一线以东地区,30年中有15-20年出现夏涝,平均10年6-7遇。太湖地区夏涝少,春、秋雨涝多,夏涝发生机率平均10年2-3遇。春、秋两季太湖地区雨日较多,雨量较大,常发生涝渍灾害。春季涝渍平均10年6-7遇。秋季涝渍平均10年4-5遇到。
3、典型的雨涝。1991年的雨涝。
七、雨涝带来的灾害
它不仅危及到城市的日常生活,还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八、面对雨涝的措施
农作物
1、在作物受淹浸后,应尽快排涝去渍,特别是受淹浸时应尽快使作物叶片露出水面;将附在植株上的淤泥洗掉,并扶正植株。
2、如退水后天气立即转晴,不应过快排干田里的水,应慢慢地更换新鲜水以防叶片枯萎。
3、应及时喷药防病除虫。
4、植株恢复生长后,应及时追肥、松土、加强田间管理。还应及时修复被雨涝毁坏的围堤,疏通排灌渠道,排涝去渍。
九、防范暴雨洪水的自救措施
暴雨洪水发生后:
1、发现重大征兆或已经发生灾害时,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引起政府重视,争取控制灾害发展和救援。
2、在紧急情况下,头脑冷静,行动快速,果断放弃。暴雨洪水突发性强,陡涨陡落,但持续时间短。当在河道内生产活动或过河时发现河道涨水,要迅速撤离,不可麻痹迟疑。汛期河道涨洪时,千万不要强行过河,要耐心等河水退了以后过河,或长距离绕行过河。
3、在发生暴雨洪水时,行人避雨要远离高压线路、电器设备等危险区域,雷雨时要关闭手机。学校要视情况临时放假或统一留校避洪,安排好临时食宿,并通知家人,避免家长在接应寻找孩子的路上发生意外。
4、及时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