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怒族”是近年来的一个新流行词,指那些只要开车上路就特别脾气暴躁、动辄脏话连篇、喜欢与人开斗气车、最严重的当然就是情绪失控不计后果的人群。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如果“路怒族”成为了一种常见现象,那每个人都必然随时会受其危害。无论是发生在成都的暴力事件还是云南高速的致人死亡事件,我们都可以看到“路怒族”的充分特征体现。那么路怒族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作为一名心理医生,从个人角度观察,可以认为“路怒族”是一种不良的心理认知及情绪焦虑异常的特定表现。
爱华综合配图
当“成都暴力事件”的行车记录视频被公布后,舆论的绝大多数都从同情弱女子被打,逆转为严厉声讨女子的恶劣驾驶行为,甚至出现大量的“打得太轻”、“还该再打”等类似之声,这种看似不合理的现象,却实有其必然性,更隐伏着巨大的危险性,反映出有大量的司机内心都充满着同样的冲动动机,可能都是“路怒族”群体。
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又被称为“可移动的家”。每个人在家里都是可以或企图按自我意愿表现自己的,在家里骂脏话、耍脾气任性,都被认为是个人自由,一般不会对外界形成影响或危害,自然也就没有外人干预的理由和条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虽然在外彬彬有礼,回家却可以粗暴随意。同样的,在心理上绝大多数人视车如家,而且因为手握方向盘,即使在真正的家中不能是主导的人,开上车也能有十足的一家之主感。因此,“路怒族”其实表现的是另一面的真实自我,也才会有看一个人开车就可以看出其人品的说法。
问题是真正的家是固定的,与外界也是相对隔离的,个人在家中的任性,最多可能给邻里带来些噪声,基本对他人影响不大。但汽车却是在公共道路上的移动物体,并且移动中随时与他人之“家”发生互动关系,彼此影响对方,任何任性行为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危险后果。这就是大家痛恨任性驾驶的根本原因。
所以,对于“路怒族”而言,需要重新认识“可移动的家”并不是家,公路是公共场所,驾驶行为更是一个公共社会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怒”的表现。很多痛恨恶劣驾驶的人们也应该自省,自己驾驶中是否也有任性驾驶行为,是否给别人的驾驶带来不便。只有每个驾驶者都理解开车的公共意义,才可能增强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性、礼让驾驶的文明性,才能真正避免各种危险驾驶的冲动性。
另一方面,典型的“路怒族”表现者,其实更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压抑等不良情绪,在这些不良情绪的影响下,必然表现出许多非合理的认知观念和行为模式,而且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无法确定在何时何处,在驾驶中爆发出严重的危险行为。防范之道当然是及时自我调节减压降虑,让自己带着良好心情开车上路。如果感觉“怒”的情绪自我改善困难,及时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是积极有效的手段。
学习并提高每个人区别公众场合与私人行为的区别能力,对已经到来的汽车社会,减少交通事故发生,营造文明驾驶是必须的社会精神准备。否则仅靠交通管制及处罚,不仅无法控制交通危险事故的发生,更可能激发出更多的社会问题,发生更多的类似“成都暴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