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用暴力教育孩子越来越受到谴责。在你把“棍棒教育”扫地出门之后,有没有注意到语言在教育过程中的神奇力量:你的一句赞美可能会极大地鼓舞孩子,让他重新建立起自信;你一句批评也可能会让孩子彻底泄气、一蹶不振。
你的话能“塑造”孩子
小强的妈妈特别希望小强比其他孩子都优秀,可是小强总是达不到妈妈的要求。于是,每天,妈妈都会对小强念叨:“你怎么这么笨?真怀疑你是不是我生的!”“快去把你的玩具收拾好,没见过像你这么懒的孩子。”“你不要总是瞎胡闹好不好?人来疯。”……
妈妈这样说小强,是希望他不断进步,变得更出色,可不知道为什么,小强却越来越没自信,不但没进步反而退步了。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不会进行判断,所以一开始,他对于外界给予的信息,总是不加过滤地全盘接受。但外界给予孩子的信息并不都是正确的和有益的。比如“你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小孩子那么乖。”“你总是让我生气。”“你不能轻一点?”“你不要动,做这事你还太小。”“这个事你肯定做不成的。”这些就谈不上是对孩子有益的信息。
由于孩子不懂得应该怎样正确地评价自己,对大人说的话也不会进行批判,所以在面对上面这些话时,会觉得话里的潜台词是:“我真笨。”“我不会做这些事。”“我真没用。”慢慢地,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就是这个样子的,到这时,他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在孩子思维的通道口会出现一个“守门人”,把那些与你一贯传达给他的信息不同的话过滤掉。这时,即使有人对孩子说:“你做得真棒!”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因为这个信息与他以前接受到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他还是认为自己很无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力会慢慢增强,但从父母那里“负面信息”仍然会长久地影响孩子。
小强妈妈的出发点虽然没有错,但是她不妥当的语言却像刀子一样深深地影响和伤害了孩子,使小强与妈妈的期望背道而驰。
少年儿童心理学家锐奇教授说,如果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最亲近的人的辱骂,那是造成他自我怀疑的温床。反之,一个孩子如果经常性地得到他亲近的人的赞扬、鼓励和关爱,那么这个孩子才会去爱其他人,这也给了这个孩子一个机会,使他能够成长为一个有幸福感和自信心的人。
一句话,你对孩子说什么样的话,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对孩子说话有技巧
在孩子面前“小心说话”
很多人以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因此在孩子面前讲话时非常不注意,就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似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锐奇教授说:“孩子在出生一年内就能够体会和理解情感上的概念,在通常情况下,要比我们认为的时间要早得多,理解得也多得多。”
你要充分利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机会。不要等到你认为孩子能理解和接受时才对他表达你的情感。从孩子生出来的第一天起,你就要让他通过你对他说的话来了解这样的事实:他对爸爸妈妈来说是唯一的、最出色的。从这一刻开始,你就已经给孩子打下了健康心灵的基石。
多说“要”少说“不”
这里我们做个小试验:请你闭上眼睛,很响亮地对自己说:“我现在不去想有一只老鼠。”这时,在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景象?肯定就是一只老鼠!用“不要去做”来强迫你思维的尝试显然是失败的。同样,对孩子经常性地用“不要这样做”来规定他的行为举止,也是会失败的。
“不要将你的玩具到处乱放!”“不要与小朋友吵架!”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每天都会从被孩子折腾得心烦的父母嘴里说出来,其实到最后几乎都是没有什么用的。“不”字正是这一类教育方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所在。不仅是孩子,就连大人在潜意识里也根本不会把这个“不”字听进去。你对孩子不停地说“不”,而到了孩子的耳朵里却变成了:“将你的玩具到处乱放!”或是“与小朋友吵架!”
夸张点说,大人的“不当语言”是促使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诱因。如果一个孩子整天听到大人对他说:“不要这么乱吵!”孩子就真的会变得整天乱吵乱闹。
其实,只要父母、老师和其他与孩子有关的人能够尽可能地改变讲话的方式,就能看到令人惊喜的好结果。比如,对孩子说:“请你整理好自己的房间。”“要好好和小朋友一起玩。”这类比较正面积极的教导所带给孩子的信息,就要比前面所用的那些句子要好得多。最重要的是,你这样对孩子说话比较管用。
当然,你不要期待一句话就会出现奇迹,但长期注意这个问题后,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举止正在慢慢地发生变化。
赞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
在游戏场,一个年轻妈妈正全神贯注地看着爬在攀登架最高一级上的儿子。很显然,那个孩子很想尝试着冒一下险,玩出一点花样。做妈妈的这时却大声叫道:“当心,别跌下来!”当然,这是一个正在担心的妈妈的正常反应,但反过来,这句话让孩子感受到的却不是担心,而是里面的潜台词:“你真是手脚不灵活,你肯定会跌下来的。我不相信你不会跌下来。”
其实,这个妈妈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真是太好了,你自己会这样小心地往上爬,你抓得这么牢。”受到赞扬的孩子会觉得非常自豪,会更加集中注意力而不跌下来。妈妈很容易就达到了目的,即让孩子小心抓牢,同时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而这一切都是通过赞扬而不是批评的语言做到的。
正确和积极有效的语言能使你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比较容易地达到目标,也能使孩子改变对自己的评价,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不再听到别人说他“乱七八糟”而是“有条理”,不再是“乱吵闹”而是“安静”时,他就慢慢向着你心目中“好孩子”的方向前进了。
及时道歉
人无完人,万一你对孩子说了一些“不入耳”的话,那么请你一定要及时给孩子道歉,要知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来自你内心的真诚的道歉,可以化解恶言恶语对孩子的伤害。
著名心理学家、儿童研究专家和作家米勒说,一些不恰当的话,如“你怎么这么傻?”“我对你已经彻底失望了”等等都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如果你觉得对孩子说这样的话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不对孩子进行道歉的话,会严重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有时甚至会让孩子情绪崩溃,即使通过好几年的心理治疗都无法纠正过来。
小建议: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写写“语言日记”,把你平时对孩子经常说的话或心里想说还没有说出来的话记录下来。这些“日记”会让你明白如何更好地与孩子交流,并尝试在与孩子说话时更多地使用积极有效的句子,相信不出几天,你就会看到你的第一个成果。
小贴士
*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倾听能力。
*只要有可能,语言表达上要尽可能正面积极。
*如果孩子做错了事,你要对孩子表达出你否定的态度,但尽量不要带有指责的语气。
*不管孩子的年龄多大,都要经常性地表扬他。表扬时要真诚、适度,不要让孩子对你的表扬“免疫”。
*对孩子讲话,尽可能多用“我”的感受。如用“我很伤心,你总是不能和小朋友好好相处。”来代替“你总是与小朋友吵架。”
*不要把语言当作一种武器来使用,而是要把它当作一种可以表达你对孩子的爱和信任的有效方式。
*多使用中性的语言。如果你过多地将自己个人的判断传达给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失去形成自己人生观的机会。
*一些早已“习惯成自然”的事还是需要对孩子多说说。比如尽管孩子已经知道你是爱他的,但你还是要经常要对他说:“妈妈(爸爸)爱你”。
*不要总是谈论自己的孩子,而是要与他对话。
*说话时要注意你的语调。
*不管孩子有多大,如果你讲错了话,都要向他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