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说“面子”
文/袁文良
所谓“面子”,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种解释:一是指物体的表面,如被面子;二是指表面的虚荣,如爱面子、要面子;三是指情面,如给面子、碍面子。由此可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面子”,大多是指第二种或第三种含义。鲁迅先生曾于1934年10月在上海《漫画生活》月刊第二期上发表过一篇题为《说面子》的文章,对“面子”进行了透彻的诠释与分析,并声称“‘要面子’与‘不要脸’实在也可以有很难分辨的时候”。而历史发展到现在,经过近八十年的传承衍变,人们对“面子”的追求也是花样翻新,以下几种应该是最常见的了。
有人送礼“论”面子。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一些人给领导和办事的人送礼,不仅三六九等薄厚分明,而且送礼的时机方式也有所选择。至于说“礼”的内涵,自己是投领导和办事人之所好,要么是红包,要么是字画,要么是古董,要么是有价证券。一旦遇对方执意推辞就会来一句“这点面子也不给?”一些意志薄弱者闻听此言便立刻心软:低头不见抬头见,哪能不给面子呢?于是在“下不为例”的寒暄中给了“面子”,那“礼”也就顺理成章地收下了。
有人吃喝“讲”面子。一些人不管自己腰包中有没有钱,总爱“打肿脸充胖子”。特别是那些用公款吃喝者,总想方设法借招待上级来人、宴请兄弟单位有关领导出入高中档酒店或娱乐场所,弄个山珍海味酒足饭饱、桑拿唱歌玩个尽兴。在中央出台“禁止大吃大喝”的有关政策后,虽稍微有所收敛,但很快想出了对策,将“宴席”摆到家庭餐馆、农家小院去,将高档白酒装入“矿泉水”瓶中,结果“菜还是那个菜,酒还是那酒”,其档次与高档酒店也不相上下,吃请者也觉得“心安理得”了,面子也同样是“讲”到位了。
有人坐车“爱”面子。有些领导职务一旦有所升迁,尤其是调整到其他单位当个“一把手”,总要换一下“坐骑”,前任领导的“坐骑”即使是八九成新,也要非换个新的不可。前些年百姓中流传的顺口溜正是这种“爱”面子的真实写照:“不管官多大,都坐桑塔纳”,“到了县团级,一律坐奥迪”,“没钱靠贷款,也不坐国产”。这些当然不会老百姓无事胡诌出来的,如果社会生活中没有这些现象,老百姓恐怕不会“无中生有”地编造出这些来。现在,很多城市都进行了车改,但在没有车改的城市中还存在这种现象,领导们喜爱的“面子”是有了,但老百姓的威望却没了。
有人办事“看”面子。本来能立刻办、也应该立刻办的事情,因为对方是普通老百姓,没有“来头”,没有“面子”,便找借口“压根开会研究”等硬卡着、硬拖着不给办,非让你跑个三五趟甚至十来趟不可;遇到有“来头”的,有“面子”的,则也给对方一点“面子”,能简化的手续就简化,以最快的速度给予办结,以使对方 “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若是“来头”大一点、“面子”足一点的,却又“只讲面子不讲原则”、“只看来头不看政策”了,结果是为一些不正之风打开了方便之门。
如上述种种的“面子”,恐怕都是虚荣心在作怪。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个人没有一点面子是不行的,但讲“面子”人有个正确的态度。否则会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中国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这‘面子’是圆机活法(随机应变的方法),善于变化,于是就和‘不要脸’混起来了”。无数事实也已经证明,能够经久不衰的是人格上自尊自爱的面子,是人际关系上不卑不亢的面子,是处理问题上公道正派的面子,是金钱买不动的清正廉洁的面子。这几种面子,堂堂正正,光彩照人。如果讲的和追求的都是掺杂有私心杂念的面子,不但可憎可耻,到最后也会丢尽面子。
通联:(450052)郑州市淮河路53号院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袁文良
电话:13598831881 E-mail:ywl72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