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现在流传最广、习练人数最多的太极拳法,在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中间影响最大,是学习太极拳健身功法的入门佳径,对太极拳普及工作的贡献之大可谓无出其右。现在社会上流行的简化太极拳,虽然只有24个式子,都是基本功架,没有难度太大和跳跃动作,似乎比传统的老套路易学易练。这只是相对而言,事实上,简化太极拳是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套路,它的内容由基本的步型、步法和最基本的技法动作组成,是打基础的功架。正由于动作比较简单,才最吃功力,演练起来无拙可藏,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做得规规矩矩、一丝不苟,才出效果。
简化太极拳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动作结构简单一些,所有太极拳锻炼要领与传统的杨式太极拳是相同的,并不能马虎苟且。从步型、手型、身型到套路的整体练习,同样要以《太极拳讫十要》作为标准。虽说删去了一些难度大的、没有明显发劲和跳跃动作,但仍保留了蹬脚、下势独立等吃功力的平衡动作,学习起来,如要达到基本要求,不那么容易,套路演练起来更不是那么容易做得轻松柔和。
学套路,记24个式子是容易的,但要把握住太极拳的特点和杨式的风格,练出点精神气势来,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长年累月地锻炼,下一番苦工夫。
第一,要客观地看待简化太极拳之“简化”特点。由于简化太极拳是为了便于全民推广而简化编成,易学易练,对广泛普及太极拳运动功不可没。但是,流行的“简化太极拳”,在招式和练法上都与传统有了明显的简化和省略,弱化了传统太极拳中的理法精髓,招式间的起承转合都过于简单草率,甚至在练法上也一律流于匀速慢练的表面化单调形式,使简化太极拳沦为一种“慢体操”。例如起式中由传统杨式的朋、履、挤、按四正手而简化为一朋手(两手上举)和一按手(两手下落);又如十字手一式,两手十字合拢之后,简化为两手左右平分下落,省略了两手先向前挤出的微妙之处;再如其为了突出“中正安舒”的特点,甚至连“海底针”也不肯伏身坐腰探海底,既消失了应有的攻防意义,又淡化了蓄发、开合等太极之理。招式间起承转合动作简单,更容易产生上动下不动、左动右不动等上下不相随、动作有凸凹甚至劲断意断的弊病,脱离了“拳不空起、手不空落”、“快慢相间”、“全身无处不太极”的太极原则。对此,学习者应认真对待,切勿人云亦云、盲目从众。
第二,在进行身、手、步的锻炼之中,要逐步提高对意、气、神作用的注重和发挥,外壮与内修不可偏颇。在每一招式中身、手、步已经熟练掌握之后,就要逐步加强配合呼吸和意念的导气循经功用,练拳走架由以外三合为重转入以内三合为重,至成势练六合,充分发挥太极拳“意气君来骨肉臣”的内家特色,最大限度地调动“神意”的自然功能。行拳走架,依“清轻净静”之心态,求“圆活自然”之奥妙,意如珠身如球手如轮,心法当先,神领意导,畅达气机,以神意为统领,运化内外八卦,调和内外五行,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内外八卦共运易理,和合阴阳,最终达到形随神变、身随意动、周身处处皆太极之融通境界。
第三,通过近几年的摸索体悟,为了充分提高简化太极拳的练拳功效,建议习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古人依理造拳,我辈就要依理学拳,因此要尽可能多地熟悉和了解我国传统“武文化”内涵,掌握一些“周易”理论和中医等传统“武文化”知识,并以“武文化”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练拳活动,减少盲练,以求达到以拳(指全身)来演绎太极“易”理的境界。同时,只要具备了“武文化”理论知识,自然就会提高对拳式的体悟和鉴赏能力,从而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判断和自我修正,实现悟练结合、拳功共进。
2、要不断强化“心意”的内功作用,修身与养性并重。面对纷纭芜杂之世界,常持“清轻净静”之恒心,久之自会去心火、除心毒,“心静自然凉”,何惧酷暑热。练到有了如此豁达健康的好心情,才是延年益寿的最好保障。加强”心意”的锻炼,在行拳走架时就应注意采取慢练、快练、整练、单练、柔练、刚练、大架、小架等不同的方式练习。除了身练以外,更要注重心练(默练)的特殊功效,即以无极之心态,或坐或立或卧,身形不动,只是用心想象着自己在行拳走架,此种练法对加强心意的作用极有益处。当然,在行拳时还可以想象全身都在泥潭中克服着泥泞的阻力来练,来强化“心意”的作用,以求达到既练身又练心的双重功效。
3、对身法的要求要循序渐进,始终要以“松”字为第一要领。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有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中正安舒、松柔慢匀等诸多要领,初学者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同时兼顾周全,因此要分清要领的主次,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容易掌握与否的程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一时贪全求工。在太极拳的诸多要领之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要领就是“松”字要领。不“松”不“沉”,不“松”不“柔”,所谓的“沉、坠、柔、慢”无一不是“松”的结果;“沾粘连随、不丢不顶”的前提就是“松”;没有全身的“一身松沉”,就没有神贯顶;没有“顶头悬”,就做不到“喉头永不抛”,又何来“拔背”与“中正”?实际上“松”乃“似松非松”之谓,其意有二:一为全身各个骨节肌肉的一致性沉坠松垂,方向向下(似松);一为心平气和的神意上领贯顶,方向向上(非松);一上一下一阴一阳,暗合太极之本义,此方谓之真“松”,切不可偏执一端而离失太极之理。学习太极拳功,由“松”入手实为入门之“捷径”,从学者应从此着力钻研,以不断悟化拳理,尽快提高功力。
http://taijifu.henanjj.com/article-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