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的考查容量大,内容庞杂,要在这个科目上考出理想的成绩,必须注重学习方法。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要点讲解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讲解 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标志着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上产生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1——1927):
代表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集中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力量创造的成果,成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27——1935)
标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标志。
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945)
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代表作:《<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
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945——1976)
代表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精髓是实事求是 。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
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建设以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
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
(1)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
(2)半殖半封的中国在阶级构成上是“两头小,中间大”
(3)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
可能性:
(1)半殖半封的中国是世界上各种矛盾的焦点。
(2)中国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无产阶级可以和一切爱国的,不甘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民团结在一起。
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原则和基本经验
(1)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关系: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2)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原则。实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在坚持统一战线的前提下,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既统一又独立。
(3)对资产阶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统一战线中最根本经验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武装斗争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紧密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观念。
3、人民军队的建设原则——党指挥枪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确立了共产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这个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标准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3)思想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
4、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
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对敌人分化瓦解,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各个击破。
党的建设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对中国革命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毛泽东在1939年10月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它称之为一项“伟大的工程”。
2、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1)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利用马克思住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2)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它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有机结合。
(3)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7、社会主义改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义社会。它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行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从互助组--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供销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平赎买。对官僚资本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采取赎买政策;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指出:在政治上要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经济要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上,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经济建设
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2)政治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文化建设: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我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科学事业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待历史和传统文化采取“古为今用”的方针;对待外国文化采取“洋为中用”的方针。
(4)执政党建设
党的建设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首次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是七届二中全会。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要点讲解 毛泽东思想“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