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没事找抑郁,少些计较,多些随意
很早以前,英国学者罗素先生就写过一本《快乐的哲学》,有的则翻译成《获得快乐》,这位杰出的思想大师、聪慧的智者,用文学性极高的语言,用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揭示了人生不快乐的缘由,又指出了快乐的缘由。
书中关于不快乐的原因在于“自我沉湎”的论断,在于“过分重视个人事务”的缠绵警示,在于“缺乏对外界的兴趣”的忠告,令人信服和感叹;而摆脱厌烦获得快乐的唯一路径,就是“超越自我”。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尤为赞赏:
一个人没有必要整天把自己打扮成具有悲剧色彩事件中的英雄。某种忍受包含着愿意正视真实的自我。这种忍受,当然最初会给你痛苦,但是,给你一种保障,以避免自欺所导致的失望和幻灭。
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人,他们用“唯美主义”来选择理想的社会形态,选择人生的价值实现方式,选择爱情、婚姻、友谊、信仰、人格和生活方式,到头来却发现要么现实与理想格格不入,要么生活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于是就痛苦,就自责,就厌烦,就封闭;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体验了人生种种的愉悦之后,就像品尝了世界上所有的陈年葡萄酒以后,说,有什么啊,不就是年代比较久远的带着酸味的汁液么?生活的感觉由此变得昏暗黑暗,索然无味。前者,把自己想象得过分庄严和神圣;后者,吃饱了撑得,或者叫做饱汉不知道饿汉饥。
抑郁和生计无关,和时间地点有关。黄河边贫瘠土地上贫苦的农民为丰收而快乐,是因为学会了长时间地忍受,谷子秧歌就是在丰收的时间在古老黄河故道上生命原本要快乐的一次喷薄;而那个吃窝头的小女孩,不会因为没有吃过一块肯德基或者麦当劳而不快乐,是因为她也许知道在她的村庄和她的家园,洋快餐不会光临到这方穷乡僻壤。电视里的广告诱惑依然存在,生活的本真和现实不能和肯德基一致,那就要和窝窝头一致,所以,农村的女孩快乐,城里的女孩不快乐。
不快乐就不快乐,也不要把自己说成是抑郁症患者。真正的抑郁症,属于身心健康问题,属于精神贵族阶层,一切都有了,还能有什么?他们缺少了感知世界美好事物的兴趣,又不能像葛朗台那样单纯为聚敛财富而聚敛,可能为此而忧郁,最终酿成器质性损伤,堕落成无可救药的抑郁症患者。
注: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爱华美文文章栏目,爱华文章阅读群:181375800欢迎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