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两万五千里长征,不是靠一时的激情维护,需要建立基本的体系,尽管是创业公司,在一个有基础的体系里大家有相应的工作流程,效率会高很多。
很久以来就想写关于创业公司文化的文章,但是碍于一直忙碌的创业状态和整体的创业大环境,写这样的内容似乎大煞风景,而且最近一段时间我在构思的时候,甚至不知该从哪写起,所以这篇文章可能会逻辑性不是强,还请不足之处拍砖讨教。
虚假繁荣,顾名思义就是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繁荣。那么怎么样区分是否是虚假繁荣呢?很多人会说创业,公司都是自己的,怎么会有虚假呢?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创业是一个组织行为,也是一种商业行为;组织就得有人,有人就有思想,有思想就有不同,有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行为;既然是商业行为也就会有利益冲突,因为面对利益的诱惑和对工作的业绩考核就会存在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就我个人一直的创业经验,出现这样几种情况的时候,可能公司就出现了虚假繁荣,就需要注意并且改变。
一、热闹非凡,但是效率很低
我一个朋友告诉我,她的公司每天都非常热闹,如集市般,因为她之前看过一些文章和国外的公司,说是给轻松的环境有助于提高创造力,所以她创业后就想提供这样的环境。但是最近,她发现公司的效率非常低,大家的思维非常发散,而且组织起来的效率也非常低,如果说开会,一个小时的等候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而且开会的时候从来没有主题和流程,思路非常扩散,而且非常浪费时间,在创业初期的时候,她感觉这种方式不错,很有激情,但是最近她找不到当时的感觉了。咨询我的时候,我看着她认真又无辜的眼神,哭笑不得。
我告诉她创业是两万五千里长征,不是靠一时的激情维护,需要建立基本的体系,尽管是创业公司,在一个有基础的体系里大家有相应的工作流程,效率会高很多。你是第一次创业而且是互联网创业,不了解的地方会很多,不要迷信于书本和朋友的建议,多听听合伙人的建议,让自己尽快成长,如果有不方便和不清楚如何处理的地方,多放手于团队其他成员去执行,不要等到自己搞不定了再转移,这样没人愿意接,我还没说完,她就频繁点头,我知道方法她已经明白,只是还没有下定决心去做而已。一杯咖啡还是很值钱的哦。
二、需要经常头脑风暴,但是每次落实不好
今天是一个互联网泛滥的时代,也是一个创业烂大街的时代,创业其实什么都不是,是归零打江山的开始,其面对的困难不言而喻;但是对于很多传统行业转型做互联网创业的朋友来说,这似乎是一个救命稻草;尤其是对于第一次创业的,生怕别认不知道自己创业了,总是要把各种和公司相关的事情晒出去,最要命的是没有主见,好听点是民主、头脑风暴,说难听了就是没有把握力;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开会头脑风暴,这种方式真的需要三思,很多事情并不需要讨论,如果你是公司的管理者,我劝你赶紧去学习并提高自己的能力吧,否则这个公司也长久不了。
三、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总是需要多人完成
说到这个情况,我就想骂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业圈子里养成了这样一个毛病,一个事情总需要几个人一起参与,本来一个人就可以解决的,非要浪费几个人的时间;后来我就总结这个问题,发现出现这个问题的很重要的原因是能力的缺失造成的,如果你是一个创业公司的合伙人,位置举足轻重,但是因为过往经历的不同,对目前的创业项目,缺乏资源、缺乏深度认知、基本上都不是很了解,但是你在这样一个位置上,又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重新分配相应的工作,就只能组团了;很多创业公司死掉后,回头总结的时候都会总结合伙人的不足,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创始人能力不足,没有及时调整这些问题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一个不擅长这个事情的人负责这样重要的事情,到头来资源没有回来,先机也消失殆尽。
四、工作执行以老板的满意度为目标
第四条的情况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存在的,但是在一家创业公司,这个是不合适的,因为创业公司组建的时候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据术业有专攻的方式来设置的,每一个人都是每一个岗位的专家,所以应该以产品好和用户满意为目标才是正确的,依然奉行大公司的工作原则,是不是非常合适的;当然你说老板是个SB,什么都不会,又不放权,我怎么办,我想说估计你也不是合伙人,这个对你不适用。
五、老板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这个是创业以来我认为最可怕的事情,做为创始人和合伙人每天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基本的状态是想到哪做到哪,每天沉浸在琐碎的事情里无法自拔,还感觉非常忙碌,这是虚假繁荣的典型表现;究其原因还是能力的缺失,尤其是从一个行业跨入另外一个行业,或者是在所创业的领域没有积累,更有甚者在创业的这个事情上没有积累,甚至连该找什么样的人搭配团队都不了解,更不用说了解这些岗位的人的工作职责,还要管理他们,促进他们,监督他们。后来,我总结了一个结论:技术型管理是最适合创业公司的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即便你不懂技术的实际开发或者操作,但是你必须懂这群人是如何工作的,他们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效果是如何评估的,他们可能存在的偷奸耍滑的漏洞,如果这些不能在短时间内补足,那么在创始人这个位置就是不适合的。
小米在创立之初,雷军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找人上,这正是知道自己如何工作的表现,他充分的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该在什么位置需要什么样的合伙人,为以后的小米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后续的报道我可以佐证这个做法,雷军的工作就是找人找资源,其他的事情团队都可以做的非常,无论是极致化的产品追求还是一块钢板的艺术都出自这个团队,如果当初雷军也不了解这一切,估计今天的小米就是今天的凡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