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是由于汗液排泄不畅、存留于皮肤内引起的汗腺周围发炎而引起的。痱子又由于不同部位的汗腺导管闭塞,在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
晶痱:俗称白痱子,常见于新生儿,当宝宝突然间大汉或暴晒后,就可能发生。生出的形状为散发或簇集的、直径1~2mm或更大的、含清液的表浅疱疹,容易破,密集分布在宝宝的前额、颈部、胸背部及手臂屈侧等处。无自觉症状,多数会在1~2天内吸收,留下薄薄的细小鳞屑。
红痱子:即红色汗疹,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由汗液留在真皮内形成。一般会突然长出来,并迅速增多,多数是红色小丘疹或疱疹,散发或融合成片,分布在脸颊、颈部、胸部和皮肤的皱褶处,孩子有奇痒、灼热和刺痛感,烦躁不安,遇热后症状会更加重。
脓痱子:是在已经生出的痱子顶端出现针尖大小的浅表性小脓疱,特点是孤立、表浅跟毛囊无关的粟粒脓疱。小脓疱长在真皮内,以汗腺为中心,破溃后可继发感染。最常出现的感染位置在皮肤皱褶、四肢屈侧或阴部,小儿还会发生在头皮处。
上面所说的三种类型都有发生继发感染的可能,尤其是小儿的头部,出现继发感染时形成的小脓疱就是俗称的“痱毒”。
在预防和治疗上,一般婴幼儿在刚入睡时很容易出汗,但宝宝入睡后代谢减少,所以光着身子睡觉不好,宜穿着宽敞、单薄布料的衣衫;如使用空调,应调节在22~24℃左右,并在孩子入睡后关掉;不喜欢空调的家庭,应该注意室内的通风;嘱咐孩子,不要带着汗进入空调房间。平时勤用温水洗澡,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可适当给宝宝扑撒些爽身粉、痱子粉,不要用碱性皂洗浴。
新生儿要注意喂水,勤翻身;儿童应避免在烈日下玩耍。对中、重度贫血和营养不良的体弱儿童,可给予纠正贫血、补充蛋白质、服用清暑化湿中成药的支持疗法来预防痱子。
如果孩子已经生出痱子,可经医生建议使用痱子粉或各种止痒剂,一般不需内服药物,但不可使用油膏,因它可使皮肤浸软,反而妨碍汗液的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