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至习俗

   12月21日是冬至。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这天太阳抵达黄经270°时,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所以冬至又有至日、长至、短至、长日之称。汉代冬至列为“冬节”,官府要放假七天,南宋时也有放假三天之俗。

北京冬至习俗

  ■冬至开启编皇历习俗

  北京元代后皇宫在冬至日有向官吏赐送新历书之俗,编印历书(俗称皇历)之俗一直延续至今。北京民间自冬月起在街市上常有新历书出售,皇历曾是旧京百姓家常用的百科全书。明清时宫廷王府及民间冬至时更盛行祭天祭神祭祖之俗。明清历代皇帝都要率众大臣出前门去天坛的“圜丘”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祀典要在坛的北面设圆形蓝缎幄帐,供奉“皇天上帝”的神位和皇帝列祖列宗牌位,由皇帝率大臣在中和乐(明代)、清平乐(清代)等古乐演奏的九曲乐章中进行“迎帝神”、“奠玉帛”等九道礼序的祭天典仪,以祈求皇天庇护保佑和国泰民安。

  ■冬至这一天

  学生要在老师家做家务

  冬至节与众多节令一样,在老北京的民间也传承着很多习俗。自汉代至清代冬至日有敬送尊长履袜的节礼,曹植《冬至献履袜颂表》有云:“亚岁迎祥、履长纳庆”。冬至日影长之至(长日),古人用竹竿立在地上在正午时观其影最长时刻即测定为冬至,长至,由此产生以履袜献给师长、长辈,让其在此日穿上新鞋袜足践最长的日影,即可迎来长寿之福,故冬至又有“履长节”之称。民间冬学在冬至日这天要举行拜师活动, 在城乡老师的家中像过大节一样, 在庭房高挂孔子像, 上书“大哉至圣先师孔子”, 学生先在孔子像前行跪拜礼, 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礼毕, 学生要在老师家中抢着做些家务活, 老师则要设宴招待前来拜师的学生。

  ■肥过冬至瘦过年

  冬至馄饨夏至面

  明清时期冬至有“肥冬瘦年”之说, 四九城内外每逢冬至日祭祀祠堂之风盛行。自古以来北京城内传承着吃馄饨、饺子、吃火锅、吃狗肉、吃豆腐、吃年糕、吃汤圆、赤豆粥等食俗,旧京时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 的俗语,古今冬至日北京百姓家最爱食的就是馄饨,旧京时百姓家像过“除夕夜”那样在冬至日前夜晚全家包制多种馅的馄饨,并准备节日要食用的“冬至肉”、“年糕”、菜肴等,其情景很似除夕守岁,故称为“冬至夜”。

  旧京街市上最著名制售馄饨的则有“致美斋”、“馄饨侯”,其馄饨皮薄如蝉翼,其透明度可见到肉馅之色,多种细馅,独特的汤料,包得精致, 包得讲究,老字号的美味馄饨很受名人、墨客、名伶、百姓们的喜爱。清人杨静亭曾写有竹枝词赞誉过京味儿馄饨:“包得馄饨味胜长,馅融春韭嚼来香。汤清润物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842071/795126711.html

更多阅读

北京结婚习俗

在北京办婚礼,免不了要入乡随俗,虽然老北京人的北京结婚习俗礼仪太多,要是按照过去那可惨了,现在是新时代,就不必一一遵循那些繁文缛节。但基本的规矩还是要学习一下的!北京结婚习俗婚礼礼仪流程北京结婚习俗之聘礼男女双方家

冬至习俗 各地习俗你知道多少

马上就要冬至了,意味着现在已经进入深冬,天气也越来越寒冷了。每个节气每个地方都有习俗冬至也不例外,那么冬至各地习俗你知道吗?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一下冬至这个节气的各地习俗。冬至习俗广东冬至习俗广东人流传着一个说法:“冬至大

冬至习俗吃汤圆

 冬至习俗吃圆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各地冬至习俗

   冬至,有“小过年”之称,不同地方的冬至习俗也并不一样。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馄饨的习惯,南方地区有祭拜祖先、吃米团等习俗。各地的冬至习俗有什么不同特点?这些冬至习俗又有什么历史原因呢?   冬至习俗:吃馄饨忆西

北方冬至习俗

 北方冬至习俗:  1、羊肉  冬至开始,民间便开始从这天“数九”。对于老百姓来说,冬至莫过于吃。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在此时吃上一锅炖羊肉,更有御寒滋补的双重功效。  羊肉性温,能抵御

声明:《北京冬至习俗》为网友完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