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历史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的来历

  说法一:

腊八粥和明朝的朱元璋有关。小时的朱元璋给地主放牛,吃不饱、穿不暖。有一次,正是腊月初八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牛,到晚上还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于是他就在野外到处找东西充饥。突然间,他在田边发现一只长得肥肥的大老鼠慌慌忙忙逃进一个老鼠洞里,朱元璋用树枝掏了掏,发现了一些各种各样的粮食。朱元璋将这些杂粮洗净,煮成粥,美美地吃了一顿。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仍惦记着他少时亲自做的“杂粮粥”。他让御膳堂做这种五谷杂粮粥,并钦定名称为“腊八粥”。这一个故事流传了到宫外,渐渐地腊八粥也就在民间流传起来了。

说法二:

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后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我国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

其实,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祈求丰收和吉祥。我国各地腊八粥中以老北京的做法最为讲究。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腊八粥的历史 腊八粥的来历

相关: 腊八节的起源   腊八节的由来与习俗   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的传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857871/364600391.html

更多阅读

俗语:“二百五”、“王八蛋”、“倒楣”、“吹牛”等的来历

"二百五"的来历:传说在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

米线的来历 米粉的来历

对于米线的传说和米线节的来历也是众说纷纭,难有定论。为了充分挖掘米线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云南省文化部组织民俗专家对云南米线的产生、米线节的由来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证。在广泛进行民间调查的基础上,民俗专家进行

简化汉字的来历 汉字什么时候简化的

简化汉字的来历例字取自于《中华小字典》张柱,边占川汉字简化、简化汉字是古已有之,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中国大陆、中国共产党人独出心裁制造出来的。因此,海外有人发难简化汉字,其理由往往是片面的。如果撂开别的企图不说,至少也

声明:《腊八粥的历史 腊八粥的来历》为网友瑶冰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