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考战略思想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我校在2011年9月组织了第一次初三各学科月考,并将持续地进行到毕业。月考的目的是以考促学,营造学生的学习气氛,促进教师新课改的贯彻实施,使学生重视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现在就化学月考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
二、考后学生情况调查
考试过程由学校统一组织,严格认真地进行。考完后学生情不自禁地跑来给我说:考题太难,学会的化学式和实验又忘了。卷子批改后,分数不理想,学生情绪低落,但经过老师实施心理教育以后,学生学习主动性逐渐增强,学习兴趣提高。
三、考卷的侧重点
本次化学试卷侧重于考查学生通过知识点的分析,要求学生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和方式。其本质是知识点的变形应用。
四、听取学校教研意见
我校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化学科教师重任在身,要把分数提起来,要提高学习兴趣,多做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
五、调查学生后的分析及对策
1、化学式和化学计算是学习上的重难点,如果化学式扎不牢,化学计算将难以开展,更影响到第五章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2、努力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综合性地运用知识来分析某一问题的能力上,要求学生加强学习,探究和应用。找出分析问题的思维切入点,找出运用知识点来解决新问题之间的‘着陆点’、‘桥梁’和‘纽带’。形成新旧知识的重建构造,有机化合,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学科,所见题型太少,要通过练题熟练地掌握一些基础题型,然后再拓展一定层次的综合性和难度的题的训练。练题可以增长见识,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形成科学探究的本领。
4、面对全体学生,实施了思想心理充电。主题是;面对事实,振作精神,科学探究,继续行动。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若不能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不能提高分数了。
5、展开几种辅导工作:1指导同学们购书,展开课外阅读,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带着不懂的化学问题问老师,问同学,学问结合。2理出课外学习计划表,劳逸结合。
六、开发评卷教学的功能
1、评卷教学的功能认识
评卷教学,应是课改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的认识课题。如何开发化学评卷教学领域的思想教育价值,化学智力教育价值,化学美育教育价值。如何在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创新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如何根据学生的化学语言、文字表达折射出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之间联系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掌握状况。既给我们老师课改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素材和源泉,教学相长。也为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2、通过评卷教学,实现化学计算的归类整理,复习应用,开发学生智力资源。
采用归类题型评卷教学的方法,逐类旁通。在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计算的基础上,对综合的化学计算题所涉及到的几个公式间联系,每个公式中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要有清晰的认识,要加以比较,会灵活应用,综合考虑。只有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题来训练,一点就通,一通百通,使学生从练题中发现,头脑灵活。
强化一定量的题型训练,在求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质量分数、化合价、化学式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换算公式推导应用,是最先开始的基础化学计算。再经综合性的习题训练。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的理性思维能力。这里必须强调题型的归纳总结,提升知识,抽象认识化学原理规律。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七、如何突破学生学化学式这个难点
1、要在掌握常见常用的化学元素符号的基础上,学习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要区别元素符号和单质的概念意义上的不同和联系。
2、具体学习1——4章涉及的物质的化学式。学生感到困难的是元素符号和原子个数不好记忆,要帮助学生发现一些规律。
3、在实验中学习化学式。把实验药品拿到课堂上或在实验室中学化学式。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这种强烈的直接的刺激感官,学生爱不释手,此种方式学生最容易学化学式。有少数学生记忆不准确,再反复观摩学习。
4、通过化合价的学习来指导掌握化学式。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化合物里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子个数与化合价关系密切。
5、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分散——集中——分散学习方式。不宜一开始就集中学习化学式,学生会失去信心,宜分散到练题讲新课中来学习。每章结束后集中复习、检测。每章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在每章小结时一个一个力争突破学习它。
6、印发1——4章化学式。分成单质、化合物两大类学习,既可以加深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又可以牢固地把握。采用对化学式的进行抽问、检测、考试,纠正错误,强化知识。反复学习。
八、综述月考认识
月考是检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经验积累,学生科学探究的认知过程。考试和评卷教学为交与学双方提供了因材施教和基础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成功平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的认知过程。提高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