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鬼节的习俗有哪些?

 

  鬼节又称为中元节,在古代,中元节在人们心里颇为重要,特别是在明代的时候,要祭祀祖先,还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请僧人念经诵佛,准备供品等等,由此看出明代鬼神思想的兴盛,还有人们对灵魂的崇拜,那么,七月十五鬼节的习俗有哪些?下面大家随小编一起老揭秘明代七月十五鬼节的习俗吧。

  七月十五鬼节的习俗有哪些?

  农历七月十五是鬼门关大开放假,先亡的亲人回到阳间完成自己生前没能完成的愿望的日子,故而多点荷灯,或者在自家祭祖告诉祖先一切安好。

  明代开始焚烧祭品以示给先亡的亲人捎过去东西。明代在坟旁焚烧纸锭,并在坟头压一叠纸钱。明代年间,福建地区的中元节祭祀依然非常隆重,家家户户都要备好冥衣纸钱,写上先人名号,然后焚烧祭拜。若是出嫁的女子祭祀过世的父母,还要在纸衣、纸钱上面笼上薄纱焚烧,以示区别,谓之“纱箱”。在莆田一带,人们于七月十五这天清晨将供品准备周全,然后全家打扮齐整,出门往空中作揖礼让,意为将祖先的亡灵请入家中。

七月十五鬼节的习俗有哪些?

  祭祀完毕,又毕恭毕敬地将亡灵送出家门。到了晚上,大家又准备好斋饭、馄饨、纸钱,请巫师在市集上放焰口,施食给无人祭祀的野鬼。由于所费颇高,一些青黄不接的穷人家,为了这个一年一度的祭祀仪式,有时要延期至八九月份才能完成。

  与之相比,同一时期的北京地区,中元节祭祀就简单得多。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载,北京近郊的宛平县城,乡民在七月十五这天取葛黍苗、麻苗、粟苗,连根带土地竖着缚于大门的两边,另外再缚三丛立于门外,供奉以面果,称为“祭麻谷”。

 

  而杭州等地的人家,中元节要请僧尼诵经,追荐亡灵。晚上则沿着河流,随水置放用篾条和纸糊成、安置在荷叶或木板上的灯,里面点上蜡烛和香,藉以引导溺水的鬼魂,称之为“放河灯”。这些习俗,在明代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都有所体现:“又值七月半盂兰会大斋时节。杭州年例,人家做功果,点放河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889671/276718300.html

更多阅读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七月十五 鬼节

在东北,老百姓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谚语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并在千百年的实践中验证的经验之谈。对这条谚语,多年来我一直在品,感觉到它基本是正确的。此谚语是按农历时间计算的,但多年的琢磨,我也感

七月十五鬼节的来历 农历的七月十五为什么叫鬼节?

农历的七月十五为什么叫鬼节?中元节俗称鬼节,盂兰盆节.它是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便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中元节有感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鬼节七月十四 揭示 七月十四“鬼节”的禁忌

1、床头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2、夜游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4、偷吃

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简介 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七夕节的习俗介绍: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方法/步骤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1、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

七月十五鬼门开 七月十五鬼门开有哪些注意事项

七月十五鬼门开注意事项禁忌1、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阴气特别重,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所以在鬼节的时候大家要早点回家呆着。禁忌2、不要把两根筷子插在饭中央,这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是祭拜的模式,那个会以为是你在招他

声明:《七月十五鬼节的习俗有哪些?》为网友莫浅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