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活泼、黏人,家外严肃、不肯说话,许多宝宝的“两面派”让爸爸妈妈困惑不已。上海市儿童世界基金会普陀幼儿园彭建萍老师说,对于低年龄的宝宝来讲,在家在外表现不一样,是很正常的现象,它标志着宝宝已开始对周围环境有意识,爸爸妈妈也无需为自家宝宝为什么不爱“交际”而担心,随着年龄增长自然会有所改变。
案例 妮妮今年2岁了。在家时,她特别活泼,又爱动,又爱笑,话也特别多,有时还会自言自语。家里人都爱逗她玩,因为她表情特别丰富。但只要一把她带出家门,她就会跟换了个人似的,老瘪着嘴,或皱着眉,不爱和人打招呼,还喜欢把脸埋在妈妈的肩上,嘴里嘟囔着“我要回家”。哪怕是小区里最和善的婆婆来逗她,她都会大哭。
分析 环境变化时妮妮如此表现的主要原因。家是妮妮最熟悉的环境,因此,当她在家时会比较放松。但到了室外后,她会因为对周围环境感到陌生而产生恐惧感。低年龄的孩子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肯定不如大孩子那么快,因此她会用大哭和不高兴,来表达她不安的情绪。
支招 多带宝宝去公共场所散步,或参加早教等集体活动,有助于增强他对环境改变的适应性,减轻他突然来到陌生环境后产生的恐惧心理。不喜欢和陌生人接触,其实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必然会有的经历。妈妈不要强迫宝宝非要和人打招呼,但要慢慢地告诉他,和人打招呼是一种礼貌。
案例 小杰去年上幼儿园了,但他妈妈却不解地说,为啥小杰在家霸道得像只小老虎,出门却变成了胆怯的小猫咪。在家时,小杰讲话很大声,想要什么就得给他什么,还会对外公外婆呼来唤去,有时还会和家人顶嘴。但一到幼儿园,他就像变了个人:低着头不肯和小朋友和老师打招呼。想玩一只毛绒玩具,还不敢和小朋友商量,要妈妈出马替他解决。虽然经过一个学期,他的在外“胆怯病”有所好转,但暑假过完重新上学,他又“旧病复发”。开学第一天,他就躲在妈妈背后,不肯进教室。
分析 幼儿的情感容易波动是正常现象,但小杰的情况主要还是家长娇惯的结果。据观察,在外胆怯表现较严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过多的宠爱与纵容,与社会的接触欠缺。幼儿园和家中还是有所区别,有一定的规范要遵守,因此,假期过完小杰从家中宽松的环境到幼儿园有秩序的环境,难免不适应。
支招 在家时,家长别让宝宝由着性子,或凡事替他包办,应适时放手,让他多到社会上去见识见识。
案例 琪琪在家爱唱爱跳,表演欲很强。但到了人群里,她就变成了“闷葫芦”,让她做个表演比登天还难。开学后,幼儿园举办了“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听课。结果,琪琪见到来了那么多大人,在课堂上“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怎么哄也不肯停,只好连说:不好意思,琪琪就是太害羞了。
分析 有些宝宝天生胆子较小,会比较依赖熟悉的人,见到陌生人会产生不安情绪。突然身边多了许多陌生的大人,让琪琪熟悉的幼儿园环境改变了,也是她大哭的原因。面对公众场合,家长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在家时只有宝宝一个人,家长要求也会相对宽松,但在上公开课或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家长潜意识里会要求宝宝表现得体、或与人友好相处。
支招 当宝宝面对陌生人聚集的环境而哭闹时,家长不要爱面子,当众人面训斥他,更不要给宝宝扣上“没用”、“胆小鬼”的帽子。宝宝虽然小,但也有自尊,一味指责只会更加打击他的自信心。家长可以暂时把宝宝带离人群,比如到操场走一走,边逛边引导,“教室里还有很多小朋友等你哦”、“其实他们都是你很要好的朋友的爸爸妈妈,一点也不可怕”。温暖而坚定的眼神、一个拥抱,都能帮助宝宝消除恐惧,增长他的信心,慢慢消除过度的羞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