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积累而缺少演练
一些学生认为读多了就会写。是的,读多了,自然有感悟有积累,但这两者是有相对的独立性的,要求各自迥异。考生必须多阅读报刊杂志,阅览新闻,但也要在练上狠下工夫,并且是科学得法有系列地练,分门别类地把各种类型的作文都训练到位,每周最少有一节课时间来专门训练写作,能力是通过训练提高的。
高考作文不同于一般的写作,是“带着镣铐跳舞”的。要能戴起它那轻松的“镣铐”,跳出自己优美的“舞蹈”,不经常进行遵循“游戏规则”的训练,肯定不习惯的!
二、重视演练而缺少积累
一味地练习写作也是收效甚微的,多写未必笔下生花。作文需要灵感和感情,需要生活积累,需要材料,所以要多阅读,关注生活,特别是身边的事与物,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大小事情。宜每周最少有一节课的时间用来阅读,摘抄整理写作材料,在写作上反思。
三、重视实践而轻视技法
仅是一篇篇地写,一天写它一篇甚或一天写它几篇,是不能解决需应百变的作文写作问题的。必须在写作理论上善于学习和总结,比如各种体裁、各个高考作文得分点、各项基本环节等都要懂得一些写作的知识与方法,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招数,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建议循序渐进系统地掌握作文技法,最好还能对照优秀的范文总结经验,对照自己的作文重点攻难。
四、重视质量而忽视速度
平时有学生写作文老是迟交,老是喜欢拿回家去完成。很多学生这样写出的作文还往往大受老师的表扬,其实这不免为误导。每年的高考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没时间写完作文。语文科高考两个半小时,但用在作文上也就60分钟左右。因此应该训练快速作文的能力,最好规定在45分钟之内完成,从而达到训练的效度。
五、重视规范而不敢创新
高考作文不仅需要考生循规蹈矩,而且也需要有鲜明的创新意识。创新不是冒险,也不是不保险,相反,恰恰是最保险的做法。试想一下,谁愿意看到太古板而没有一点灵气没有一点创新意识的文章?各地推出的高考优秀作文没有一篇不是创新之作。我们在创新理解上常有误区。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在遵守规则下的大胆而富有意义的创新。创新和重视规范两者间应该是统一的。写作时要自始至终、时时刻刻遵守规则,更要学会创新,敢于创新,既敢于形式上创新,也敢于内容上创新。
六、重视猜押而轻视素养
猜题押题实际上就是想投机取巧蒙混过关。高考命题要体现公平性和公正性,一份高考试题的出台,不知有多少专家,通过多少论证,会千方百计防止猜题、押题,所以,要完全猜到、押到,想蒙混过关,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沾点边而已。懂得起码的写作技巧,练就基本的素养习惯,学会深深地动脑筋,真真地动感情……这些都是作文的基本功夫,是以一变应万变的基础,轻视不得。
七、重视语言而忽视思维
片面追求词藻文句的花哨而实质内容贫乏空洞,一些表述或比喻看似生动活泼而实则毫无道理,这更是极不可取的。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没有看重提高思维水平。思维,被恩格斯誉为“世间最美丽的花朵”,富兰克林说“思维是最大的财富”,将思维这一瓶颈问题予以突破才是最根本、最明智的方法,也是学生终生受益无穷的方法。如果考生写作的思维能力没有确实提高,一切都等于零。必须在作文备考中持之以恒地强化思维,特别是联想与想象的能力,思辩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思维具有严密性、深刻性、敏捷性、广阔性、独创性,具体方法有:写议论性散文,学会同题多做(一个题目多种构思),养成列提纲的良好习惯,重视思路训练,敢于写新异文体的文章(如采访、日记、书信、调查报告、新闻等形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