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一直是政府的重点保护对象。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17洛阳市老年人补贴政策 ,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7洛阳市老年人补贴政策如下
《洛阳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
养老服务机构将获得建设和运营补贴
核心提示
截至2011年底,洛阳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93万,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01万人。随着洛阳市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养老问题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近日,洛阳市出台《洛阳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到2015年,努力实现“六个老有”的老龄工作目标,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1
80周岁以上老人纳入高龄补贴范围
近年来,洛阳市有效推进高龄补贴制度,全市百岁以上老人每月享受200元的敬老补贴,部分县、市的高龄老人已按月领取高龄补贴。“十二五”期间,洛阳市将积极推动各县、区逐步将本地80周岁以上老年人纳入高龄补贴保障范围,按月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计发高龄补贴。争取在2015年前,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同时,对于城镇散居“三无”老人、独生子女和计生双女困难父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无子女照顾的低保老人、省级以上老劳动模范、重点优抚对象中生活困难以及其他生活困难的老年人,经过评估,采取政府购买的形式,为他们入住养老机构或者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支持。
此外,对于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采取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的方式,保障他们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2
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网点,方便老人就医
“十二五”期间,洛阳市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各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加强老年病医院、老年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老年人医疗、护理、卫生保健、健康监测等服务。
而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多,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今后,洛阳将注重老年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提供心理干预服务,针对老年人易发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开展专业咨询辅导工作,重点关注高龄、空巢、患病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鼓励为老年人家庭成员提供专项培训和支持,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精神关爱和心理保健作用。
同时,《规划》要求积极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鼓励老年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减少老年空巢现象,采取政府、社会、个人共担机制,积极帮助居家养老的高龄、失能老人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
3
不仅要建养老机构,服务队伍也要专业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洛阳将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和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其中,90%的老年人通过自我照料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机构照料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
全市城市街道和社区统筹安排服务设施,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老年日间照料、卫生站和助餐网点的基本覆盖,8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综合设施和站点。
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方面,到“十二五”末,全市至少建成1所大型示范性养老机构,各县(市、区)建成1所综合性的养老机构(市级300张床位以上、县级150张床位以上),各乡(镇)、中心村也要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成1所规模适度的养老机构,全市新增养老床位1.08万张,老年人平均拥有的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0张;积极推动医养结合,全市至少建成一所专业性养老护理机构,养老护理床位数占高龄和失能老年人总数的10%~15%。
要建成市、县(市、区)、乡(街道)三级“12349”养老服务呼叫网络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实用的养老社会化信息服务。
硬件跟得上,软件也不能落后。根据《规划》的要求,对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从业人员,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纳入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并享受相关培训补贴政策,“十二五”末,养老服务队伍的培训和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
发展专业、全面的老龄产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对于各种服务需求已不再停留在“有了就行”的层面上,大家要求专业的、属于老年人自己的产业。
围绕老年人的这种需求,“十二五”期间,洛阳将研究建立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老龄产业,促进老龄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将构建包括养老设施、生活照料、卫生保健、康复护理、文化教育、体育健身、老年用品、老年食品、老年旅游、各种商业养老补充保险等在内的老龄产业体系。扶持养老设施建设、老年保健康复服务和老年特殊用品的开发,帮助打造老年产品和养老服务知名品牌。
同时,培育和扶持老年人协会等各种老年组织,发挥老年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保护、自我服务和服务社会的作用。
5
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满足“老有所为”的心理
调查发现,不少老年人在养老之余,仍愿意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对此,《规划》支持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如鼓励支持专业技术型老年人才参与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从事科学研究,开展咨询服务;广泛开展老年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与公民道德建设、民主监督、社会治安、公益事业、移风易俗、民事调解、社区文化活动、老年组织等社会事务和社区工作;鼓励和支持农村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等经济活动。
为使老人交流便利,洛阳还将开发和培育老年人才市场,积极搭建老年人才服务平台,拓宽老年人才参与社会的渠道,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老年人才信息服务中心,社区要建立和发展健康老年人志愿者队伍。
6
建养老服务机构,将获得一定的补贴
“十二五”期间,将推广养老服务机构民办公助制度,对于非营利性的民办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或组织,在建设阶段按照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土地租期等指标,给予建设补贴,并按照床位数、收养人数、入住率等指标,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
同时,要将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对土地等资源的统筹协调,规划安排老年设施用地,在城乡建设、旧城改造、住宅小区开发时保证一定数量的老年设施和场所,在闲置厂房、宾馆、幼儿园、小学、职工医院以及乡镇合并过程中的办公房进行调整流转时,优先考虑养老服务设施需求。
7
为丧失自主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建立法定监护人制度
“十二五”期间,还将加强老年法律普法宣传教育,其中,市区普法教育率不低于90%,农村不低于70%。同时,将逐步探索建立失能、失智、精神疾病等丧失自主行为能力的老年人法定监护人制度。
在老年法律服务与援助体系方面,司法部门要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援助体系。各级法律援助和服务机构优先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的法律服务。老年人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提起诉讼,交纳诉讼费等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有关费用。
扩展阅读
“冬冬没吃过我家一口馍,没喝过我家一碗汤,却每月给我发补助金。”每月28日,伊滨区诸葛镇西白塔社区73岁的张发开都能领取100元补助金。老人的心愿便是见见发这笔钱的小伙儿倪冬。
自幼跟爷爷奶奶生活,他很小便懂事
31岁的倪冬老家在西白塔社区。以前,这里叫西白塔村。这个万安山脚下的小村庄很偏僻,交通不便。
倪冬家曾是全村有名的困难户,全家每到过年才能吃一顿肉。
1987年,倪冬的父母卖掉部分家当,东拼西凑一千多元到郑州摆地摊儿卖调料,当时2岁的倪冬被留在老家,跟爷爷奶奶生活。倪冬懂事早,6岁就学会做饭了,还常帮爷爷奶奶干农活。
奶奶没多享几年福便离世对他打击很大
8岁时,倪冬被接到郑州上学。高中毕业后,他开始跟父母经商。2012年,倪冬和朋友合伙回乡创业。很快,他成了洛阳小有名气的青年民营企业家。致富不忘家乡人,倪冬曾为老家修路、修渠引水,受到乡亲们的称赞。
“爷爷在十年前就去世了,剩下奶奶一个人,照顾她是我该做的。”倪冬告诉记者,在创业初期他就买了房,接奶奶到自己那儿住。
让倪冬没想到的是,自己还没让奶奶多享几年福,老人便于2015年10月去世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倪冬伤心痛哭,“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我的宝没了……”子欲养而亲不待,倪冬对这句话的感受很深。
为老人们做实事,他说会坚持下去
就在倪冬收拾奶奶的遗物时,他发现他几年前给奶奶买的新衣服,奶奶不舍得穿,连吊牌都没有摘掉……看到这些,倪冬难过得掉下了眼泪。
“我家的条件相对来说好一些,但西白塔(社区)的很多家庭还不富裕,很多老人省吃俭用,为了孩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倪冬说,2015年年底,他找到该社区的干部,表示想为这里的老人做一些事情。最终,经过商议,倪冬决定为该社区70岁以上的47位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补助金,用来让老人们改善生活。
记者在该社区提供的资料上看到,从2015年1月至今,每月28日,该社区符合条件的老人都会领取100元补助金。此外,该社区5个困难户也能每月领取100元补助金。至今,倪冬已为老人和困难户发放补助金8万多元。
每次倪冬回到该社区,只要遇到老人,他都会上前搀着对方聊上几句,就像和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亲。老人们对倪冬也是赞不绝口。在记者采访时,就有老人拉住记者悄悄地说:“冬冬这娃不错,你们好好报道一下,他真是比亲孙子还亲。”
虽然去年经济下行,各个行业都不景气,但即使自己的企业受到影响,倪冬也没有停止发放补助金。不仅如此,他还购置棋牌和桌椅,自费为该社区的老人建娱乐室。“老人是长辈,是我的爷爷奶奶,不论多困难,我都会一直坚持为他们做实事。”倪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