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汕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的渊源

  佛经上的“目连救母”故事演化而来的,其典出自《大藏经》:释迦牟尼十弟子之一的目连尊者被地藏王度出家后,其母却为人歹毒,恣意非为,诽僧谤佛。王在一怒之下,将她打进地狱受苦,又将她放进饿鬼群中,不给她吃东西。当目连得知她的母亲正在第六殿受倒悬之罚后,立即盛饭给母亲吃。但饭刚到口,立即变成炽热的灰炭,烧得嘴巴起大燎泡。目连不解,跑去问佛祖。佛祖说她母亲生前罪孽深重,罪恶万端,该受此罪。如要解救她,除非目连广行好事,赈济贫苦。目连尊教行事,其母方才得食。于是这种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爱华阅读配图

广东潮汕中元节习俗

  潮汕中元节习俗

  普渡施孤

  中元节此日,民间普遍的活动是施孤普渡,为一些阳间没有亲属祭拜的孤魂进行施祭,使其尽早投胎转生,以尽行善之意。这一天,人们往往在街头巷口搭起法师座和祭孤堂,设起普渡坛。普渡坛中央悬挂着“盂兰盆会”的横幅或三官大帝像。祭孤台上立着几块灵位,有“男孤魂之位”和“女孤魂之位”,这是召唤各方没有主儿的“饿鬼”前来受祭。为了怕施食时“小鬼”抢不过“大鬼”,还特设“儿童男女孤魂之位”的灵牌。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还增添了一块“抗战阵亡将士”的灵位,招请那些为保家卫国,防御外敌入侵而牺牲的战士。在坛前边摆有上下两层桌子:上桌放一个斗灯,下桌放神像、香炉之类。斗灯内放白米、古剑、铜镜、剪刀、小秤等物,以作避邪之用。另外,坛前还特设一排长桌,以供民众摆牲之用。中午过后,各家各户便挑起三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6003671/715912947.html

更多阅读

福建七月半中元节习俗

  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元节,俗称鬼节,根据中国传统宗教道教的说法,在中元节期间,阴间地府有很多无主的孤魂散鬼,长期是没人奉敬,久经饥饿,常于此时到民间寻找食物,为了不让这些孤魂散鬼到处骚扰,于是民间便于此日备办丰盛菜肴以及香

中元节习俗大全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是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农历七月十四日。此时一些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农作物祭供,向祖先报告秋天的收成

福建省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元节,俗称鬼节,根据中国传统宗教道教的说法,在中元节期间,阴间地府有很多无主的孤魂散鬼,长期是没人奉敬,久经饥饿,常于此时到民间寻找食物,为了不让这些孤魂散鬼到处骚扰,于是民间便于此日备办丰盛菜

老北京中元节习俗及禁忌

  老北京中元节习俗  在这一天,老北京有中元法会、拜三官、盂兰盆会、烧法船、祭祖、放河灯、点莲花灯、送面羊等民俗。爱华阅读配图  老北京中元节习俗及禁忌:祭祖  老北京这天各家均祭祀已故之宗亲五代,以示“慎忠追远

山东中元节习俗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佛教传说,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

声明:《广东潮汕中元节习俗》为网友酒醉人心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