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因为出现了许多对人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语言形成、思维萌芽、自我意识的萌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因为一但儿童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就开始“闹独立”,在行动上什么都要“自己来”!而对成人的话很少听从。家长们对此常伤脑筋。 这个时候,您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自己”遇到困难,然后再进行鼓励。比如,这个阶段孩子的动作能力刚刚发展,尤其是在初期,走路还不够稳,却常要去走一些不平的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摔倒之后就放声大哭,这时您不要去扶她,而应鼓励她“自己站起来”。
儿童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在游戏中儿童可以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少了成人的很多约束。而对于成人来说,游戏也正可以作为了解自己孩子心理的绝好工具。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儿童常会把在平时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在游戏中加以发泄,和孩子一起游戏,您常可以找到平时找不到的症结所在,这时您就可以用“角色语言”鼓励她,您会发现这比在平时的劝解更加有效。比如有一个内向的孩子,平时无论干什么都显得很没信心,别人鼓励她却常常是无功而返。她的父母费了很大力气也找不出原因。在一次游戏中,她的妈妈以一个她喜爱的小动物的“角色”和她对话,才发现原来以前有小朋友说她笨。以后,这位妈妈就注意让孩子做一些她胜任的事情,慢慢培养起了这个孩子的自信心。这里有一点提醒您一定要注意:前一阶段的鼓励收效不大,滥用没有实际内容的鼓励反而会事倍功半。
聆听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对话,你会发觉,他是这么懂事,并非是你以为的“犟脾气”。平时,你跟他所说的道理其实他都懂,他原来是那么可心,那么惹你疼爱。
一次,我听到他在跟一个吃着果冻的小朋友说:“别吃果冻,它会噎S人的。”
一次,我听到他在跟一个想让昊昊开小汽车的伙伴说:“今天太晚了,我们明天开吧。”
一次,我找他回去了,其中一个说:“你睡得这么早。”而他却很懂事地回答:“不早了,我明天还要上学呢。你也早点睡,早点睡长得高。”
一次,在跟小朋友再见时,那个小朋友说:“明天还玩。”而昊昊却说:“明天妈妈说玩就来玩,妈妈说不玩就不玩。”
一次,看完VCD,当小伙伴提议再看一张的时候,他说:“好了,我们明天再看吧,多看眼睛要不好的。”
这些话,我都是远远地听到,听到的时候,真的很欣慰,原来他并不像平时那样不懂事,让我气的牙痒。原来训导他的所有道理,他都记的,而在没有妈妈出现的情况下,他会显露出多么的讲道理,多么的懂事。
终于觉得,在孩子的天地里,我们不要介入太多,适当地走开,他们可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并不会像我们所担心的那样。
很多时候,原来我是在“瞎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