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立夏习俗
爱华阅读配图
在农耕时代,先民以农事为重,把一年二十四节气中“三夏”之首立夏作为祈求五谷丰登的重要日子,称“立夏节”,也叫“立夏日”。立夏一到,他们“将有事于西畴”了。宁波民间普遍有过立夏节的习俗,据《鄞县通志》记载:“立夏,炊五色米为‘立夏饭’,后易之以豇豆合秫米(高粱)。以茶叶煮蛋、樱桃乌笋荐(进献)先祖。笋截三四寸许,谓之‘脚骨笋’。享毕,家人团聚,而祭余食后,悬衡于堂而称之,以定其轻重,云可免疰夏之患,谓之‘称人’。”宁波老话“立夏鸡蛋松花团,倭豆米饭脚骨笋”概括地道出了宁波立夏节主要应时美食。清代宁波候选同知戈鲲化在《甬上竹枝词》中描写了一百年前宁波的立夏节:“今节刚逢立夏辰,厨开樱笋及时新。香炊糯米和豇豆,颗颗乌丸一色匀。”老宁波人认为,在立夏日吃蛋能健心,吃倭豆能健眼,吃乌笋能健腿,称人能健身,防病魔入侵,实为养生良策。“乌丸”,即桑葚,旧时宁波老谜语:“小时青来老来红,立夏时节招顽童,手舞竹竿请落地,吃完两手红彤彤。”这一谜语的谜底,便是先青后红的桑葚。
随着时光流逝,宁波民间立夏节的习俗已淡化了,但吃蛋的习惯仍在。据报道,从2006年至今,宁波市立夏节当天禽蛋销量年年在100吨左右。
吃茶叶蛋
立夏吃蛋是宁波人过立夏节的“重头戏”。老宁波称在立夏那天吃的茶叶蛋叫“立夏蛋”,宁波老话讲“立夏吃只蛋,石板会踏烂”,形容吃过茶叶蛋后力大无比。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蛋是奢侈品,一年中难得吃几次。探望病人、贺人生日、庆人婚礼,皆以鸡蛋为礼品。那时能吃上一只荷包蛋就会开心得勿得了。偶尔吃蛋,一个咸鸭蛋或皮蛋,往往两人对半分,四人四开分是常有的事。宁波童谣:“舅舅舅舅,河里游游,鸡笼关关,生只蛋蛋,半边拨外甥过夜饭,半边炒碗蛋炒饭”,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对吃蛋的神往。要想多吃几只蛋,惟有等到立夏节了。
立夏前几天,长辈要给小辈送鸡蛋或鸭蛋。外公外婆送给外孙、外孙囡,阿爷阿娘给孙子、孙女送蛋和黑枣。立夏前夕,家家户户茶叶蛋飘香。各家各户拣青壳鸭蛋或红壳鸡蛋,壳无破损的,将蛋清洗后放入满镬的水中,用老树根带梗子的粗茶叶片或者大核桃壳来焖茶叶蛋,再放入酱油、盐和茴香,然后焐在火缸里,第二天早上便熬成了茶叶蛋,蛋壳呈茶红色,入味浓酽,略带核桃香味。父母总要选择个头大些的鹅蛋、鸭蛋、鸡蛋煮熟装入蛋套挂于孩子的胸前。
立夏吃蛋,各有各吃法:小孩吃茶叶蛋,男人们要喝蛋汤。宁波老话讲“吃过立夏蛋,眼睛苦嘞烂”,立夏是一年农忙之始,插秧种田农事辛劳,全靠男人。那时鸡蛋算是高级滋补品,喝了蛋汤,增强体质,好从事生产劳动。
立夏为什么要吃茶叶蛋呢?宁波老话“立夏吃只蛋,气力大一万;立夏不吃蛋,上坎跌下坎”就是答案。
拄蛋
立夏这日,孩子们三五成群,在校园里到处找人,不是为了解馋,而是为了“硬碰硬”斗蛋,宁波话叫“拄立夏蛋”,“拄”是“对碰”的意思。拄蛋虽属儿戏,却大有学问。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按规则,斗蛋时蛋头拄蛋头,蛋
尾击蛋尾。小头与大头不同,横出手与竖出手不同,手捏蛋的体积多与少不同,蛋尖用手窝护起来,碰撞接触面小,当然胜算机会大……以蛋壳坚硬不碎为赢,蛋壳破碎者认输。谁碰碎了对方的蛋,围观者便发出一阵惊呼,赢者面有得色,拄蛋破者,仍不服输,“大头破了拄小头,小头破了拄横头”。谁的蛋壳硬,谁摆擂台,一个一个斗过去,最后分出高低。碰碎一个,蛋升为将;碰碎两个,升格为帅。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蛋称小王或二王。输家立马把蛋吃掉,也挺美的。
疰夏绳
宁波民谚称“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立夏须”也称“立夏绳”、“立夏线”、“疰夏绳”。宁波民间称在夏季不适,食欲不振,出现神倦身瘦等症状,叫做“疰夏”。所以民间用七彩丝线编成的花绳(即“疰夏绳”)系于孩子手腕或发辫,谓可消暑祛病,预防疰夏。宁波民间传说:瘟神嗜睡,直至立夏之日方醒,醒来就散布瘟疫,孩童受害尤甚。女娲闻之,与瘟神辩理。瘟神无奈应允,以胸前挂蛋为标志,立夏之日凡孩童胸前挂蛋者一律不加伤害。
女孩子们似乎更偏爱装茶叶蛋的五彩蛋套,那是外婆奶奶妈妈编的,用各种颜色的绒线织成能装下一个蛋的小网袋,叫“蛋络”或“蛋套”,立夏早上,小孩将装有茶叶蛋的五彩蛋套悬于脖子上,当装饰品,心里美滋滋的。立夏这天宁波的母亲们还要以七彩丝线编成的花绳系于孩子的手腕或女孩的发辫上;成年人则用“立夏须”盛一粒樟脑丸,挂在长衫胳肢下第一粒扣子上,以此预防夏天疾病。
立夏赛会
宁波立夏节有赛会的旧俗。行会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据1892年5月18日《申报甬会纪盛》载:该年初九日适逢立夏佳节,宁波举行了迎赛都神会。“老文华”先“盘十柱”。走在队伍前面的,是由身强力壮的旗手轮流背着有个大“令”字的大旗,接着是刻有人物图案的头牌,头牌之后是挂在木龙颈顶、两面涂有黑漆的大锣,叫“乾锣”,由鼓手背着龙边走边敲。后面是莲灯,莲灯有廿四莲、廿一莲、十八莲、九莲,依次排列,形若梯子,每格一盏花灯,最高的有廿四盏,故称廿四莲。莲灯后是由八人抬的抬阁,抬阁状如楼阁,阁上坐有梅花形五个化装成戏文上的人物儿童,如五虎大将,精力充沛的青年踩高跷,高跷高约三四尺,化装成《铁公鸡》等戏文中的人物,各逞其能,如“连马”、“独脚竞”等。最后是华船,船形精雕细刻,画面上的人物、花草栩栩如生。内有鼓手,外有鼓锣手,上有大小铜锣九面。华船由四人抬着,内鼓外锣,边敲边走,鼓架后面还跟着对笛、京胡、板胡、绍胡、皮胡、三弦等。
那天夜里,教场中用有彩色花纹的丝绸扎成牌楼,上挂明灯万点,照彻街衢,烟火盒子,火树烛龙,光焰夺目,如入长春之国,恍游不夜之城;街道左右两旁搭盖凉棚,开设茶坊酒肆,密如星罗。赛会之最佳者首推江厦街中的糖行街“彤云社”,有开路头牌、联灯、鼓亭、纱船、彩阁,均仿时新花样,色色鲜明;行会之人,一律崭新长衫;彩阁上美貌男童扮成绝色女子,仿佛月殿仙人;所扮戏剧人物,无不惟妙惟肖。
“文英”、“三星”、“文华”等会,各色会器,绵延五六里之长,令观者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