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图演变 中国七夕情人节的历史演变

   中国在习俗上还有三个节日可以称为“情人节”,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庆祝这些节日。

爱华阅读配图

  起源

  七夕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中国历史地图演变 中国七夕情人节的历史演变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有一些人把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或七夕称作“中国的情人节”,在汉代,七夕的庆祝已经很普遍了,但传统上庆祝七夕的内容与情侣约会之类的活动无关,只是乞巧、许愿的节日。后来由于牛郎织女在七夕鹊桥相会的传说赋予了七夕节以情人节的含义。近年中国年轻人又以庆祝西洋情人节的方式庆祝七夕,内容上与传统习俗并无关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6206471/121317446.html

更多阅读

话说我国美女标准的历史演变过程 历史地图演变

话说我国美女标准的历史演变过程文/乐奀  近日,乐奀在新浪微博上惊奇发现当代中国最完美女性的八个体型标准:①体重kg=(身高cm×1.37-110)×0.45;②以肚脐为界,上下身比例5比8;③胸围为身高的一半;④腰围较胸围小20cm;⑤臀围较胸围大4cm;⑦站

中国七夕节的英语翻译 七夕节英语作文

中国七夕节的英语翻译:Chinese Valentine's Day (or "QiQiao Jie ")中国的情人节(或“乞巧节”)落在第七天的农历七月(8月根据公历)。为客户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这是一个天致力于浪漫。Chinese Valentine's Day (or "Qi Qiao Jie ")

欧洲历史地图每隔一百年一张 欧洲历史地图演变

欧洲与中国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欧洲各地的人民各自为政,而中国则是大一统的状态。我不知道是各自为政的好还是大一统的好。欧洲自从15世纪以来,可以说是一直领先于世界上其他的地区。但是在此之前,尤其是中世纪,可以说欧洲并不领先,而

声明:《中国历史地图演变 中国七夕情人节的历史演变》为网友背着獵人的火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