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我们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信任是你拿枪打了我,我依然相信那是枪走了火。”这句话的由来是在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发生激战,最后两名士兵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士兵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彼此不分,因为他们来自同一个镇。
他们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和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而他们仅剩下一点点食物。一天,他们在森林中遇到了敌人,经过一番激战,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他们自以为安全的时候,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士兵中了一枪,幸运的是仅仅肩膀受了伤。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过来,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伙伴痛哭不止。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两眼直直的。他们都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仅剩的食物也没有动。谁也不知道,他们那晚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第二天,部队找到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士兵说:我知道是谁开的那一枪,就是我的战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的时候,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但是当晚我原谅了他,我知道他是想独占那些食物,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了他的母亲。
此后30年,我装着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家。战争结束后,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在他母亲的遗像前跪下来,请求我的原谅。我没有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有理由不原谅他。
一个人,能容忍别人的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狂妄无知要靠极大的心量。受不了恶意诽谤,纠结于此,只能对自己造成致命的伤害。以德报怨说着很简单,但与其说是回归仁慈、友善与祥和,不如说是放过了自己。
大多数人际关系中,痛苦往往来自于身边最亲近和信任的人。事实上这是错觉。同等的伤害,我们会因为关系越亲近,在情绪上显得更难以承受而已。但真正的问题是:即使事情已经过去很久,受害者都还记忆犹新、反复回味……于是,当意识聚焦于痛苦与怨恨时,自然失去了向前看、拨出泥淖的力量。
结果愣是让别人的一次过失,惩罚了自己一辈子!干嘛不放过自己呢?正如文中年轻的士兵,他居然能够在当即原谅、当即放下!看起来是原谅别人,其实是放过自己。读到此,或许我们应该反思:人生不过这短短的几十年,我们到底该如何度过呢?
世间一切人和事的出现,只有一个目的:提醒我们成为更有智慧、更有爱心、更有力量的人……引领我们去发觉乃至证悟生命的真谛。仅以这一声枪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