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我渴望像古代的隐士一般独守一隅,只与清风明月为伴,行扁舟、赏垂柳,一世风流。
——————————题记
社会环境,就像是个反复而令人身心疲惫的牢笼,当有一天你不再反抗,你学会了不以为然和习惯,当学会了中规中矩,你会发现当初的挣扎消失的是如此之快,融合社会是一门艺术,反抗是一种个性,对于敢于作为,而不被社会的框架洗染的人们,难得可贵。社会,的确教会了我们生存之道,但也将我们的棱角磨得光滑无比,失去了人生应有过的天真,我们从厌恶到精疲力尽,最后再到慢慢适应,我们开始变得不再是以前的自己,我们开始寻觅不到曾经,是否还会怀念学生时代的傲睨一世与不知天高地厚的豪情,当时的我们高高在上,没有束缚,没有太多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带来的的压力,我们不必循规蹈矩,我们只能举步维艰,在爬行与探索中渐渐忘记原来的真实。
也许,这是一种成长的必然,也许,这是一段无奈而绝望的偏离,每个人都在选择,每个人都在绘制不朽的蓝图。
懂得变通的人学会了世故圆滑,安于现状的人变为了习以为常,稚嫩坚持的人呢?又会怎么样?是独特还是排挤?是城府还是逃避?是无奈还是豪情?当笃定了某种生存方式,是否能够安然把握我们仅有的生存权利?我想,没有人能够决定。
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有些琳琅炫目的色彩和豪华奢侈的境地,令人心旷神怡,也同时令人畏惧和充满贪念。物欲横流的生活氛围,竞争激烈从而不择手段的求同存异方式,对于初出的年轻人,是否教会了他们一些必要的手段,或者说是一滩污水洗去他们纯洁的心灵?我是否可以这样认为,社会抹去了我们应有的纯真,也造就了我们涉世的淡然。
多少年后,不知是否可以去怀疑眼前的我们还是不是我们自己?究竟是成长的必然结果还是心灵上的倒退?如果说这是一种方式,一种从学生时代步入社会的一种途径,那么必然的结果又是什么?我们是该感叹到底是社会造就了我们?还是社会磨灭了纯净?
人的一生可以燃烧,也可以腐朽,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目标越高远的人,越容易获得成功,这是一种信念与意志。然而,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涉水已深,已无退路。岁月可以赢去我们的生命,扭曲的形态,企望太阳光来赐予正直,那是徒劳的,一切掌握的是我们自己,未来,是我们努力的一种坚定。然而,社会也让我们品尝了酸甜苦辣,它也留过我们灿烂的笑脸与喜悦。它的双面性,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
我们需要勇敢,更需要智慧,淡然面对,真诚以待。如果社会是个深渊,或者是个深邃的谷底,那么,我们就是挣扎在悬崖边的人们,然后一点点的下坠,但仍不放弃用执着的目光遥望远方,那映红了天边的太阳,正在一点一点的缩减它的余光,其实万物什么都没有变化,只是我们越陷越深罢了,把美好的希望抛在了天上。aIhUaU.com/
奋勇的人们,最终会游刃有余,然后一点一点的攀登上去,因为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曾经的那些时光,那些儿时的梦想,那些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已经根深蒂固的成为了他们的支撑。尽管周边的世界离他们越来越远,但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回到最初的原点,然后笑看日出日落,倾听晨钟暮鼓。至少,不会终有一天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因为,在走过的岁月里,我们经历过美好的韶华。
为自己奋斗,为家人打拼,为精彩的生活勾勒希望,在社会这个虚幻而又真实的词汇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当有一天,灵魂不再被同化,我们会发觉,那是属于我们的完完整整的21克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