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太叔姓起源 百家姓太叔,太叔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太叔氏

  历史来源::

  「太叔」源出:

  太叔(Tàishū)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是卫国开国始祖康叔的后代,以祖上次第排名为氏。春秋时,卫国国君卫文公姬毁的第三个儿子叫姬仪。在古代,兄弟以伯仲叔季为次序来排名,姬仪因为排行老三,所以人称叔仪,又因为他是王族之后,所以世称太叔仪。他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次第排名字命姓,称太叔复姓。

  2、亦出自姬姓,以祖上封号为氏。春秋时,郑庄公名叫寤生,他的弟弟叫作段,被封在京,世称京城太叔,其后代子孙遂以祖先封号命姓,称太叔复姓。

  得姓始祖:姬仪(太叔仪)。从文献资料去追源溯流,太叔氏的姓源有两个:一是出自姬姓,春秋时卫文公子太叔仪的后世子孙,有“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太叔。《姓氏寻源》和《古今姓氏书辩证》上都有这方面的记载。二是从《姓氏考略》记载考证可知,亦是出自姬姓,春秋时郑庄公的弟弟段受封于京,称为京城太叔,其后世子孙以其“王父称谓为氏”,而姓了太叔。周朝时期的卫国,位于现在的河北、河南一带,是传自周武王的少弟康叔。太叔氏的得姓始祖太叔仪,是名登《春秋三传》的著名人物,他是战国时代人,依此推算,太叔氏的得姓历史,至少在2200年以上。春秋时代的郑国,是传自周厉王之子友。因此,太叔氏不管是源自卫国,还是郑国,都是周文王的后裔。太叔氏后人奉姬仪(太叔仪)为太叔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太叔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太叔姓并不多见,源起皇族姓氏。一是出自姬姓。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文公的第三子名仪,而卫文公是周朝的王族后代。按古时的排序规则,三子应为叔字(古时候,兄弟辈排行次序,老大称伯,老二,三,四分别是仲,叔,季)。因此,仪又称作叔仪。为表示对周室皇族的尊重,他人称呼叔仪时都加个“太”字,即为太叔仪。太叔仪的子孙,以此身份为荣耀,改姓太叔。后来,太叔这个称呼在贵族中流传。凡王公皇室贵族中排行三的子弟,都称之为太叔,他们的子孙也演变为越来越多的太叔氏。二是出自春秋郑庄公之弟段,他也是周朝姬姓王族的后代,受封于京城,众人称之为京城太叔。他的后代就取太叔两字为姓。太叔氏望出东平郡(在今天山东省东平、泰安一带),这个姓氏到了秦汉以后便逐渐少见。

  堂号

  明鉴堂:明鉴的意思是象镜子一样看得清,看得远。春秋时,卫献公被驱逐出国后,派人与宁喜谈判,要求回国,宁喜答应了他。太叔仪说:“宁先生对待国君,还不如下棋的棋子呢。下棋的人如果举棋不定,就不会胜利,何况你把国君当棋子,今天驱逐他,明天答应他回来,摇摆不定。看来宁先生的败亡是不可避免的了。”不久后,宁喜果然被杀。人称太叔仪明鉴。太叔氏因号“明鉴堂”。

  ============================================================

  【太叔姓宗祠通用对联】

  〖太叔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卫国;

  望出东平。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太叔姓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汉廷良佐;

  卫国大夫。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人太叔雄,官至尚书。下联典指春秋时太叔仪,为卫国大夫。

  尚书显秩;

  西汉储英。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西汉人太叔雄,博学而有节操,官至尚书,为一代良臣。

  成周衍派;

  卫国名卿。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太春秋时卫国大夫太叔仪,为周朝姬姓王族的后代。

  -----------------------------------------------------------------

  〖太叔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尊居尚书之位;

  荣列浚明之邦。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卫国有尚书太叔仪。下联典指汉代名人太叔权。

  -----------------------------------------------------------------

  〖太叔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东方欲晓迎旭日;

  平安无事庆尧天。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太叔复姓望族居住地“东平”二字的嵌字联。

  -----------------------------------------------------------------

百家姓—太叔姓起源 百家姓太叔,太叔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太叔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西汉储英,尚书显秩;

  成周衍派,卫国名卿。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人太叔雄,博学而有节操,官至尚书,为一代良臣。下联典指春秋时卫国大夫太叔仪。卫献公不问国事,整日饮酒、打猎,被大夫孙林父、宁殖驱逐出国。后来,献公又派人找到宁殖(已死)之子宁喜,让他帮助复国,并许诺事成后让他掌大权。宁喜杀了殇公,迎献公回国。太叔仪说:“宁氏父子对待国君,还不如下棋,下棋还要举棋不定,小心谨慎,何况对国君!一定免不了祸。”果然,献公又讨厌宁喜专权,派大夫孙免余杀了宁喜。

  家族名人:

  历史名人

  太叔仪:古代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周朝的王族后代叫姬仪,姬仪排行第三,也就是卫文公姬毁的第三个儿子。古时候,兄弟辈排行次序,老大称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老四称季。姬仪为老三,就称作叔仪。而姬姓源自周朝王族,(周文王叫姬昌,周武王叫姬发)于是外人称呼叔仪时为表示尊敬,就称他太叔仪。太叔仪的子孙,以先辈的身份为荣耀,世代姓太叔。

  太叔段:春秋郑国人。郑武公少子,庄公弟。母爱而欲立为太子,武公不许。在古代,太叔这样的尊称是被普遍采用,称呼王公贵族中排行三的子弟,而也可能被子孙延用演变成姓氏。见于古书记载的春秋时郑国有一位京城太叔,他也是周朝姬姓王族的后代,名叫段,受封于京城。他的后代就取京城太叔中的“太叔”两字为姓。

  分布地区:

  东平郡:汉代时置东平国,南朝宋时改为东平郡,在今山东省东平、泰安一带地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6396771/229842593.html

更多阅读

俎姓起源与读音考 酉阳杂俎 读音

俎姓起源与读音考河北磁县城北二十里有一黄鼠村,该村居民十之有九属“俎”氏一族,然昔时启蒙读物《百家姓》上却无此一姓,及至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一些字典、词典上,“俎”字才有作姓氏一解(至今有些正式出版的一些字、词典上仍无此一解)

王姓起源 王姓起源地

王姓起源王(Wáng)姓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力的后代,以王族称谓为氏。有出自子姓,为殷商王王姓祖先,寻根,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有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得姓始祖:太子晋。其名晋,字子乔,系周灵

衷姓 衷姓-衷姓起源,衷姓-衷姓名人

衷姓出自汝南(明朝称豫章东莞)多为大家族聚居,豫章有人名哀景,本是豫章太守,因此在豫章居住,后来他的三子避乱,居住在宁都,赐姓为衷。衷_衷姓 -衷姓起源据《廖用贤尚友录》记载,衷姓出自汝南(明朝称豫章东莞)多为大家族聚居,豫章有人名哀景,本

范仲淹家族名人 太叔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分布地区  东平郡:汉代时置东平国,南朝宋时改为东平郡,在今山东省东平、泰安一带地区。  历史来源  「太叔」源出  太叔(Tàishū)姓源出有二:1、出自姬姓,是卫国开国始祖康叔的后代,以祖上次第排名为氏。春秋时,卫

孙姓家谱 孙姓起源

  孙姓起源孙姓的出现主要有三个渊源:* 第一个说法是周文王的后代惠孙,其子孙为了纪念他,于是取其名字的「孙」字为姓。* 第二个说法是源于孙叔敖后人。* 第三个说法是最重要的,就是田完后裔。田完由陈国逃到齐国。由于他的品格高

声明:《百家姓—太叔姓起源 百家姓太叔,太叔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为网友明亮一样的汉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