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结构特征 雷雨是怎么形成的 雷雨的分布特征

  雷雨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那么你对雷雨的形成原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雷雨是怎么形成的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雷雨的形成原因

  夏季,太阳光直射使地面上的水蒸发得比冬、春、秋都快。贴近地面的空气因温度较高,能够接纳更多的水汽,导致空气的密度减小,空气变轻,变轻了的空气不停地上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会逐渐下降(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度),空气也就渐渐凉下来。空气凉了,就无法容纳原先丰沛的水汽,一部分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天空就会起云。那么,这些小水滴怎么不迅速落下来成为雨呢?这是因为小水滴太小,上升的热气流托住了它们,并把悬浮着的小水滴不停地往更高处推。云就越堆越大越高,这样的云,气象上叫积雨云,其云底离地面约1000米。

  当积雨云内的小水滴不断碰撞合并成较大的小水滴时开始往下落,而从地面上升的热空气却一个劲往上冲,两者之间摩擦后就带上了电荷。上升的气流带正电荷,下落的水滴带负电荷。随着时间的推移,积雨云的顶部积累了大量的正电荷,底部则积聚许多负电荷;地面因受积雨云底部负电荷的感应,也带上了正电荷。

  云中水滴合并增大,直到上升热气流托不住了,就从云中直掉下来。下层的热气流给雨一淋,骤然变冷,不再上冲,转而向地面扑下来。此时,空中的电荷开始放电,并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因电闪以光速30万千米/秒的速度传播,雷是以331米/秒的声速传播,故人们先看到电光尔后才听到雷响。有时候雷声的时间拖得很长,那是云层、山峰及地面把雷声来回反射所致。

  雷雨的分布特征

  在中国,雷雨大多发生在5~8月份温高湿重的天气中。在春、秋两季主要发生在江南地区,冬季最少,十月以后,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不会出现雷阵雨天气。

  从一天内时段看,多发生在下午和傍晚。

  雷雨的安全常识

  1、雷雨闪电时,不要拨打接听电话,应拔掉电话线插头。手机可以正常使用!但是一般尽量不要在户外,或室内靠近窗户的位置接打手机。

  2、雷雨闪电时,不要开电视机、电脑、VCD机等,应拔掉一切电源插头,以免伤人及损坏电器。

  3、不要站在电灯泡下,不要冲凉洗澡。

  4、尽量不要出门,若必须外出,最好穿胶鞋,披雨衣,可起到对雷电的绝缘作用。

  5、尽量不要开门、开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

  6、乘坐汽车等遇到打雷闪电,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7、在雷阵雨较大时要远离树木,尽量不要大跨步跑动,可以选择建筑物躲雨。也可以车内避雨,因为车属于金属外壳,人既不会受到感应雷伤害,也不会被雷电直接击中。

雷雨结构特征 雷雨是怎么形成的 雷雨的分布特征

  8、不要把晾晒衣服被褥的铁丝,拉接到窗户及门上。

  9、不要穿戴湿的衣服、帽子、鞋子等在大雷雨下走动。对突来雷电,应立即下蹲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以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

  10、闪电打雷时,不要接近一切电力设施,如高压电线变压电器等。

  11、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钓鱼等水上活动。

  12、如多人聚集室外,勿相互挤靠,防止被雷击中后电源互相传导。

看过“雷雨的分布特征”的人还看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6408471/809836726.html

更多阅读

蟑螂怎么繁殖 蟑螂是怎么繁殖的?

蟑螂是怎么繁殖的?――简介蟑螂喜欢在什么条件下孳生繁殖蟑螂在一个场所定居下来,至少要有以下四个基本条件:温暖的气候;潮湿的环境;丰富的食源和多缝隙的结构。显而易见,如果设法消除这些条件,就能有效地防止害虫的孳生。 蟑螂卵鞘是什么

贝壳是怎么形成的 贝壳田螺是怎么形成的

  贝壳田螺属于海鲜类,那么一说到海鲜,当然是少不了想到吃的,不过呢,你们知道贝壳田螺是怎么形成的吗?下面爱华网小编给你分享一下贝壳田螺是怎么形成的吧。  贝壳的形成  贝壳(beike)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具有一种特殊的腺细胞,其

贝壳粉的用途 贝壳是怎么形成的_贝壳的商业用途

  贝壳是生活在水边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具有一种特殊的腺细胞,其分泌物可形成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而贝壳的形成你知道是怎样的吗?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贝壳的形成原因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贝壳是怎么形成的  贝壳

龙卷风的危害 龙卷风是怎么形成的 龙卷风有什么危害

  龙卷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形成龙卷风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就让爱华网小编来给你科普一下龙卷风是怎么形成的。  龙卷风的形成  龙卷风形成的过程:地面上的水吸热变

声明:《雷雨结构特征 雷雨是怎么形成的 雷雨的分布特征》为网友揂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