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端午贴公鸡习俗

  在上古时代,五月为恶月,五月初五是恶日,朔州民间认为这天出生的孩子不吉利。到了秦汉以后,五月初五逐渐地融为端午节。端午节吃粽子,是城乡人的传统习俗,饮雄黄酒,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另外,还有在宅院中“端午到,插艾蒿”的习俗。据说艾蒿干了以后熬汤喝,可以解毒祛病,免疲逸劳,因此特别诱人去采。田野里,一片欢声笑语,节日气氛在这里变得更为浓烈。端午节避邪表现在家人安全方面,小孩子一直是重点保护对象,民间有“端午到,戴香包”的说法。除香包外,还要用五色花钱搓成索,在神灵前摆供祈福后,拴在孩子的手腕、脚腕以及脖子上,称为“百索”,要戴够一百天方才解除。朔州的端午节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上用红、黄纸剪成的公鸡,雄赳赳,气昂昂,用以避邪祈福。

        注:更多请关注端午节 专题

朔州端午贴公鸡习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6451571/730321505.html

更多阅读

大同12345市民热线 看山西大同市民挖掘端午特色卖点

 再过几天,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许多市民开始制作相应的食品和装饰吉祥物。而对于大同地区极富地方特色的端午节民间风俗,许多外地游人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据来自湖北襄樊的怡云先生透露,他20年前在大同工作,后到湖北定居

描写端午习俗作文300字

描写端午习俗作文300字端午节来到了,姥姥和妈妈为了给我们能吃上香甜可口的粽子,节前下午便动手包粽子。妈妈包粽子可真好呀!她先把粽叶灵活的围成一个漏斗形,然后向里面塞上糯米,接着变戏法似的裹了几道,最后把线扎好,一只粽子就包好了

端午习俗食粽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作文】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端午节驱毒习俗

  在古人的意识看来,端午节是一个百毒的日子,这种思想在民间流传比较广泛。其实这些都与夏天的闷热天气有关,细菌易滋生,瘟疫也容易流行。诸如蚊虫叮咬较多,所以人们都十分小心。看似迷信的行为例如用雄黄酒洒墙壁门窗,却是对健康有利的

冬至风俗 莆仙地区冬至有什么民间风俗

莆仙地区冬至有什么民间风俗爱华阅读配图   冬至被当作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可以追溯到汉代,在莆仙地区有着独特的民间习俗。走访我市民俗专家,解开“冬至瞑”搓汤圆、始于宋朝的“贴汤圆”习俗、冬至扫墓的由来之谜,并实地探访“辰

声明:《朔州端午贴公鸡习俗》为网友有话直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