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代,总会有老师对我们说:要专心,一心一用!但是,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往往暴露在多任务下。如果有方法,能让我们一心多用,有效地处理多任务,不是更好吗?
总是有人振振有词地说,“一次只做一件事!”
人究竟能不能多任务呢?
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这样简单的一个问题竟然会引起那么多的争论呢?更奇怪的是,为什么有很多学者居然一本正经地得出“人不可能多任务”的结论呢?
因为事实明显是:“每一天,我们都要同时做很多事情……”。
最奇怪的是,有一个学科专门研究怎样提高效率的啊:“统筹学”。
(一)在某一特定时刻,人脑只能处理一件事情。
这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现代的计算机,都配有“多任务操作系统”,尽管一台计算机只有一个中央处理系统[1] ,但在操作系统的调度之下,计算机“看起来”可以同时做许多事情。注意,是“看起来”,而不是“事实上”。事实上,计算机的CPU与人脑一样,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只能做一件事情。
(二)切换任务本身是消耗能量的。
这是我没办法不同意学者们的结论的地方:切换任务不仅消耗能量,频繁切换任务必然导致效率大幅度下降。
(三)大多数人不能多任务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操作系统落后”。
同样一台计算机,用DOS操作系统,就只能“单任务”了,因为那操作系统就是单任务的。可它用的若是Windows,就可以“多任务”了,尽管实际上是“模拟”多任务。
所以,大多数人不能同时做若干件事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训练而已。
(爱华阅读配图)
(四)给自己设计一个调度系统
调度系统的关键在于,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看看“能不能把它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另外一个关键在于,要有一个精良的纪录系统。绝大多数人从不认为自己应该做工作记录,认为那太麻烦,而最终,效率低下的原因也在这里:因为没有纪录,没多久就开始遗漏重要项目。
(五)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切片区间
这看起来有点矛盾,为了能够多任务,必须提高时间片里单任务之时“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在一定的时间里,只做一件事情,比如,1小时,2小时;或者更短一点,30分钟。每个人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是很不一样的,差别很大。很多人连5分钟都做不到。于是,效率非常低下,进而根本没办法完成任何任务。于是就更没办法多任务了。
(六) 优化自己的调度系统
不断进行总结自己的行为模式,不断观察自己的效率,不断回顾任务切分的合理性,不断提高自己的记录系统的效率……进而不断优化自己的调度系统。
还是那句话:知易行难。
而更神奇的是人只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否则就会一拖再拖,更不要谈什么多任务的处理了。
人做事,可以分为主动或者被动。自己想做的事儿,会主动去做;被要求做的事情,一方面可能有所抗拒,另外一方面,也不可能尽力。只有自己想做的事儿,才会真的尽力。把一件事做成的前提之一就是“用心琢磨”——如果这事儿是别人要求做的,人通常情况下会更多琢磨“如何达到要求(最好不多也不少)”,而不是真去琢磨“如何才能做到最好”。
一个人想做的事情,又大致可分为两种,“可行的与不可行的”,抑或“一般可行的或者更为可行的”——总而言之,有好坏之分。很多不可行的事情,对一些人来说,感觉是可行的,很多一般的事情,对一些人来说,感觉是最好的……只是感觉而已,不见得是事实。然而,很多人只相信自己的感觉,即便在有人尝试着为他把所有可能性都理顺以便仔细衡量的时候。
问题是:“跟着感觉走”究竟与赌博有多大区别呢?对大部分来说,脱离感觉、经验的局限,难度太大了,于是,人的一生常常只是在撞大运而已,换句话说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